国运转?日本告别通缩股市再创新高
日本是怎么把制造业干成这么强大的?
有学者总结了一下有五点,看似枯燥刻板,其实落实起来千难万难,到处都是利益格局需要破除,做到很不容易:
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开拓型和专业化人才;
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培养“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
政府发挥导向作用,构建有利于企业创新与竞争的制度环境;
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中小企业制造及创新的活力。
2017年2月15日的《光明日报》曾发过一篇文章《屡屡折桂诺贝尔奖,日本科研为什么强?》,其中披露“日本每万名劳动力人口中研究人员的数量长期占据世界第一”。

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130人,远远高于美国的81人。
作者总结了一句话:日本视人才为珍宝。近十几年来,科技人才政策在日本政府科技战略布局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2016年启动实施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日本政府提出,培养和留住具有专业知识且不拘泥于常规思维的人才,不断夯实产生卓越知识的基础,与此同时,跨越专业、组织、部门、国界等阻碍,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人才、知识和资金的良性循环体系,推动国际环境下的知识融合和技术转移。
仅仅“培养和留住具有专业知识且不拘泥于常规思维的人才”这一条做到就不容易了。
日本的“硬实力”够硬。
日本股市 东京楼市
起来了
日本过去这些年,老老实实搞制造业,日本人不敢炒房,不敢炒股,过着岁月静好的小日子,存款利率接近于零也要把钱存在银行里。
很多企业的现金储备惊人,比如稻盛和夫理念塑造下的京瓷,常年有7000-8000亿日元的现金储备,以应对三年没有任何收入的这一极端设想。
现在一切都在渐变,而且已经迎来巨变。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2021年10月上台。他当时承诺称要打造一种“新形式的资本主义”,旨在促进健康增长以及更平等的财富分配。
2022年度日本国内建设订单额同比增加8.4%,达到16.2609万亿日元,创过去20年来的新高;其中,来自日本政府机构的订单额增加11.5%,达到4.3234万亿日元。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