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奇 30万亿新增人民币消失在哪儿
中国央行对于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的规模,每月都有详细统计。
2022年全年,全国同业市场拆借交易的总规模为146.82万亿元,而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总规模,则到了1374.58万亿元(你没看错),相比之下,2021年的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18.82万亿和1040.45万亿元。
看到没?
动辄年交易额都是上百万亿元、上千万亿元,而每天过万亿的股市交易额,在同业市场的交易规模中,简直都不值一提。
OK,现在通过数据对比你发现了,这个你所不熟悉的而又是金融市场利率基础的同业市场,无论其交易额还是市场规模,在2022年都实现了爆炸性的增加,同业拆借交易规模增长了23%,而质押式回购的规模,更是暴增32%。
说到底,几十万亿元的“新钱”,还是进了某个交易市场的。只不过,同业市场的交易很多人并不熟悉,如果换一个词儿,大家可能更熟悉:“金融空转”。
强调一下,我认为同业市场是非常需要的,并不是说同业市场交易就是金融空转,而是想说,在2022年增加30多万亿元新钱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并没有增加多少,其他的交易市场如股市、房市、期市也都在持续萎缩,只有同业市场的交易量暴增,这才叫金融空转。
金钱永不眠,从来都不会只是为了空转而空转。
对比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中国各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在各类交易市场不断的交易中,中国三大类金融机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合计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可以理解为净资产),一直都在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
最后,总结下来:
2022年广义货币新增几十万亿“新钱”,并非没有进入金融交易的市场,只是没有进入大家熟悉的房地产市场、股市和期货市场(这些市场的交易额和市值都没怎么增加),而是进入了债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特别是规模最巨大的同业市场(交易额或余额在2022年出现大涨),而在各个市场的持续交易中,中国的金融行业机构实现了持续的做大做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近的“金特股”(金融特权股)为什么上涨,你能理解了么?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2022年全年,全国同业市场拆借交易的总规模为146.82万亿元,而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总规模,则到了1374.58万亿元(你没看错),相比之下,2021年的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18.82万亿和1040.45万亿元。
看到没?
动辄年交易额都是上百万亿元、上千万亿元,而每天过万亿的股市交易额,在同业市场的交易规模中,简直都不值一提。
OK,现在通过数据对比你发现了,这个你所不熟悉的而又是金融市场利率基础的同业市场,无论其交易额还是市场规模,在2022年都实现了爆炸性的增加,同业拆借交易规模增长了23%,而质押式回购的规模,更是暴增32%。
说到底,几十万亿元的“新钱”,还是进了某个交易市场的。只不过,同业市场的交易很多人并不熟悉,如果换一个词儿,大家可能更熟悉:“金融空转”。
强调一下,我认为同业市场是非常需要的,并不是说同业市场交易就是金融空转,而是想说,在2022年增加30多万亿元新钱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并没有增加多少,其他的交易市场如股市、房市、期市也都在持续萎缩,只有同业市场的交易量暴增,这才叫金融空转。
金钱永不眠,从来都不会只是为了空转而空转。
对比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中国各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在各类交易市场不断的交易中,中国三大类金融机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合计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可以理解为净资产),一直都在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
最后,总结下来:
2022年广义货币新增几十万亿“新钱”,并非没有进入金融交易的市场,只是没有进入大家熟悉的房地产市场、股市和期货市场(这些市场的交易额和市值都没怎么增加),而是进入了债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特别是规模最巨大的同业市场(交易额或余额在2022年出现大涨),而在各个市场的持续交易中,中国的金融行业机构实现了持续的做大做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近的“金特股”(金融特权股)为什么上涨,你能理解了么?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