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聞] 中國最貴氣的小鎮,人人身家過億
在尚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時代裡,玉器加工是門稀罕手藝。這門手藝為墩頭小組只做小錢包、小手袋、小毛巾等的加工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台階。如果當初沒有陳銳南這個熱衷搞“工業”,的生產隊長支持做玉器加工;沒有玉雕廠老師傅陳廣的牽線(陳廣在玉器廠起步初期每周都帶南方玉雕廠的師傅前來技術指導);沒有陳作榮的技術帶領(陳作榮每天都抽空給初學玉器者上技術課),就沒有今天的平洲玉器街。
如今在平洲,除了本地人之外,最多的就是四處經商的江浙人和東遷的瑞麗人。
每當提到瑞麗和平洲,想到聯系起這兩大玉器市場的紐帶,總不免黯然神傷。兩地之間的橋梁便是那架被稱為“翡翠航班”的MU5735。

快遞物流對玉石商人來說並不是安全的選擇,面對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價值的翡翠原石以及上百公斤的大貨,親自帶貨才能確保把路費成本與貨損風險降到最低。
少則半月余、最多不超過兩個月,就要搭乘MU5735從瑞麗去往白雲機場的玉石商人們,像候鳥一樣常年來往於兩地之間,滾起數不清的億萬財富。
直到疫情的來臨,封城加之關停交易市場的管控措施,將瑞麗引以為傲的玉石產業與邊境貿易悉數冰封。
玉石產業停擺後,小城歸於靜默,許多珠寶商都拖家帶口離開了瑞麗,重新將希望寄往嶺南。
一個以手鐲加工而聞名的市場正在壯大,富庶的廣東人有錢,吸引著各地的珠寶商人湧向平洲。平洲玉石街一家商場二樓的一眾翡翠櫃台,是搬來的瑞麗商人的主要聚集地,但他們的生意並不如本地人好。

平洲人從瑞麗進毛料進行加工,瑞麗人又從平洲搬成品鐲子回去銷售是常態。而現在,這些商人曾經從平洲進貨的手鐲料,又帶回了平洲賣。比起本地商人,他們不僅是新面孔,且能給出的價格顯得更加窘迫,尷尬地襯托著平洲紅火的玉石生意。
緬甸商人的踏足,帶來了標場的開設,便也給了平洲脫穎而出的機會,使之成為了國內第一個翡翠原料二級交易市場,定期舉辦翡翠公盤。平洲的所舉辦的“二次公盤”上的貨物,大多來自緬甸政府所組織的拍賣會。因此,平洲開始擁有了大量的正規公盤料,不再是以往只做手鐲加工的小村子了。變成了坐擁9家翡翠玉石毛料交易場,年均二十余場公盤,每場參加競投采購的會員達數千人,匯集著緬甸和全國各地的原料商、廠商的大市場,所生產的玉鐲占了全國翡翠手鐲總量的80%,年成交額超百億元。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