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聞] 中國最貴氣的小鎮,人人身家過億

一夜富,一夜窮,無數人在平洲喜笑開顏,無數人也在平洲捶胸頓足。
黃金有價玉無價。
翡翠水晶,碧璽岫玉,自古以來就被達官顯貴與文人墨客爭相追捧,佩玉便也成了身份與財富的象征。
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玉石首飾行業始終處於停滯狀態,隨著經濟與消費力的迅速拉升,整個市場的產值也從80年代的1億發展至如今的1280億元。翡翠玉石亦開始從奢侈品向消費品過渡,最有名的玉石場瑞麗,也因此被大眾熟知。
但真正的翡翠之鄉的名頭,屬於遠在東南的廣東平洲。
天下玉,平洲器。作為中國產值最大的玉器市場和最大的緬甸翡翠玉石集散地,位於佛山南海區東部的平洲街,是整個市裡最“貴氣”的地方。
平洲玉器街的起步,離不開五十年前的第一代“平洲玉器人”,陳氏三兄弟。
三兄弟中的老大陳廣,當時是南方玉雕廠的一級雕刻師傅;老五陳作榮,有8年的做玉經驗;而家裡排行老幺的弟弟陳銳南,恰巧是平東墩頭小組的生產隊長。恰逢陳廣在玉雕廠結識到了省工藝公司的業務員,了解到公司手裡有一批翡翠舊耳扣需要做翻新,陳作榮便拿了25個耳扣回到平洲嘗試翻新業務,晚上在家悄悄加工。
成品得到了省工藝公司的認可之後,陳銳南決定要接下省工藝公司的翻新工作,離開玉雕廠自立門戶,便在1972年開設了“平東墩頭玉器加工廠”。

到了80年代左右,省工藝公司沒有那麼多貨需要加工了,三兄弟便從省工藝公司拿了一些試版邊角料嘗試自己做新品。但當時受到技術和設備的限制,做一個耳扣或手鐲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加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各個行業發展的勢頭都很好,玉器加工的賺錢優勢並不突出,慢慢地很多人都逐漸轉行,離開了加工廠。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