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學霸退學後發傳單做服務員 也開心 | 溫哥華財稅中心


學霸退學後發傳單做服務員 也開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有大路不走,偏走小路”

聽說蔣逸雯從學校逃走,她高一時的班主任“生氣極了”。這位老師很年輕,蔣逸雯是他帶的第一屆高中生。蔣逸雯高一在理科班排100多名,按照資陽中學往年的升學情況,如果保持住這個排名,她能被一所“985”高校錄取。他曾評價蔣逸雯“太淘氣了!有大路不走,偏走小路。”

但蔣逸雯那封措辭工整、言辭懇切的信在傳遞,這不是一個青春期少女的短暫出逃,她做好了承擔代價的准備。除了母親手機號,她留下家裡的電話號,並附文“明天我會盡量全天候在家等電話”。


詹敏的工作是資助貧困少年兒童完成基礎教育,自己的女兒卻沒讀完高中。有同事言語間表達不理解,“不上學怎麼行呢,還是要上學啊”。但詹敏最終接受女兒退學的理由是,女兒學習能力很強,只是不喜歡傳統學校。她提醒過蔣逸雯,家裡沒有條件讓她出國,“這會是一條比別人的路更難走的路,我沒有任何資源能給你。”

真實的世界向這個17歲的女孩徐徐展開。

休學後她先去上海待了一陣子,在麥田教育基金會的辦公室住。起初她對金錢沒有概念,辦公室其他工作人員做飯,她也跟著吃,沒掏過錢。直到有一天一個叔叔跟她談話,說她在這裡住著,吃也不用掏錢,住也不用掏錢,家務也不主動做。蔣逸雯才意識到,這些小事都有成本。

正式退學後,她想去“環境好、有文化底蘊”的小地方定居,最後“很隨機”定在了香格裡拉,“覺得這裡夠偏僻了”。她把行李寄過來,找了客棧、酒吧做義工,可以管食宿。


一來到香格裡拉,她就感覺舒服多了。“這裡的人、生活方式、空氣,都讓我覺得,世界上真有這樣的地方、這樣的生活啊。”前現代和後現代的元素在這裡交織。天空的藍、草原和樹林的綠、木頭和土地的黃,是香格裡拉的三原色,建築低矮、視野開闊。當地少數民族居民和外來定居者組成了一個多元社會,少數民族語言和英語都能派上用場。這裡的人身份觀念不強,寬容、松散。她在這裡可以閒逛、去社區圖書館自學、去和僧人學藏語。而她為這個她眼中的“理想社會”承受的代價是,來這第一天就遭遇了騷擾,在手機屏幕這端看著對方說“要去開房”之類的話,嚇得腿抖。後來她平靜地說,這類事情“太多了”,“那也是我來到香格裡拉首先打開視野的一面”。

2019年前,蔣逸雯把重心放在學習上,沒有太多目的性,她遠程找學習伙伴,學法語、日語、中國文化,去非洲參加公益項目——在當地社區給居民修廁所,教他們衛生健康知識、制定管理洗手間的方案。更多時候則純粹是玩,時間長了,她感覺自己像一個“沒錢人家的富二代”,做的事情都不為生存,“就剩開心了”。

她錯過了高中畢業會考,沒拿到高中畢業證,坦然接受了這一點,“我既然拒絕了高中的折磨,就不該索取高中學歷的保護。”2019年5月,她和媽媽簽訂了一份《成年過渡時期權利法案》,“2020年12月31日失效”。其間,詹敏每月支付她1800元生活費、800元的創業資金,擁有她10%的營業額所有權。這樣的協議,從初中開始,她們簽了五六份,以前蔣逸雯覺得自己是“甲方”,這次她很自覺地把自己寫成了“乙方”。


在詹敏看來,蔣逸雯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存。蔣逸雯聽說一個朋友職高畢業進了工廠,沒什麼愛好、不怎麼花錢,已經要買房了,覺得“震撼”。她的性格中,“3分鍾”熱度是常態。16歲休學那年,她在廣州逛街時看到一塊厚實的軍綠色布料。她把那塊布買回來,沒有縫紉機,自己畫圖,一針一針地縫,用了一個月,做成了一件緊身“朋克風”夾克。詹敏看了那個過程,看到女兒一次次犯錯,又打上補丁,很是感動。蔣逸雯愛上了服裝設計,它創造性強,靈感會在很多時候到來:看到一幅畫、一處風景。做衣服過程中,蔣逸雯心會很靜,問題一個個出現,再一個個解決。這和她在學校的學習狀態完全不同。

2019年,她“開始把重心放在賺錢這件事上”。她去成都待了半年,一邊學服裝設計,一邊在一家青年旅社做前台。她是個盡職盡責的前台,存下人生中第一筆萬元存款。

2021年1月,蔣逸雯有了一間實體服裝工作室,年租金8000元。玻璃的牆面和天花板下,蔣逸雯在3米長的工作台前畫圖、制版、設計出20多件衣服,也根據客戶要求定制,接100多件的批量訂單。藍天和紅色土房在玻璃牆外形成一道風景。她習慣起床後慢悠悠吃早飯、看新聞,12點來到這,一直工作到晚上11點。剪裁的時候站著,縫紉的時候坐著,站著的時候很多,有時她抬頭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像個裁縫”,她很喜歡這個樣子。

蔣逸雯內心始終有很強的“邊緣”感,這投射在她的設計風格上。她喜歡帶有邊疆文化、西域風格的設計,給自己的品牌取名“關外”,“有一種漂泊感、不安定感,有異鄉人的感覺”,她一直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