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失踪的首富:父亲被枪杀22岁急接班 | Finance


失踪的首富:父亲被枪杀22岁急接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山西证券的招股书披露,2006年9月,李兆会在2006年9月辞去了海鑫钢铁、海鑫实业这两家主要公司的总经理职务,仅保留董事长之位。这似乎也成为了李兆会无心主业、专注投资的佐证。

  实际上,在李兆会大举投资的那些年,海鑫集团的实业经营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山西证券的招股书显示,与2003年相比,海鑫实业的总体产翻番,净资产增长近两倍,但净利润却从2003年的4.2亿元下跌至2009年的2.4亿元。


  随着整个钢铁行业的周期轮转,海鑫集团也进入了内外交困的危局之中。据媒体报道,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开始,海鑫集团停产半年,开始走下坡路。

  截至2010年11月底,海鑫集团及其子公司在11家金融机构总授信73.67亿元,用信额度71.59亿元,用信率97%,其中民生银行是海鑫集团融资的主力军。

  同年,海鑫集团已发展为山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拥有年产560万吨铁、600万吨钢、260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从业人员1万余人,2010年实现产值119亿元、利税8.7亿元。

  加之钢铁行业整体下行,海鑫集团的情况也急转直下。2011年,海鑫集团开始出现拖延员工薪资的现象,当年年底,海鑫集团拖欠当地税金达1.19亿元。

  海鑫集团的危局很大程度上来自李兆会不断从实业抽资用于投资。曾有接近海鑫集团的人士表示,如果李兆会不乱投资的话,海鑫钢铁不会像现在这么惨。

  受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不景气、金融部门抽贷,以及内部管理等多重因素影响,2014年3月,海鑫集团被迫全面停产。消息传出后,海鑫集团所在的闻喜县东镇的酒店里住满了全国各地赶来的债权人。


  据媒体报道,在海鑫集团破产前夕,李春元希望李家几个兄弟能够各自出钱,把海鑫集团救活,但李天虎和李文杰等均不愿意出手。

  2014年11月,运城市中院受理海鑫集团公司重整案。

  据运城市中院的裁定书,截至2015年5月25日,总计954家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额为234.09亿元,确认债权143亿元,不予确认的债权23.9亿元,待确认债权66.7亿元,待确认债权包括税收债权、担保债权和普通债权。而整个海鑫集团的账面资产仅有100.68亿元左右。


  最终,北京建龙集团对海鑫集团实施并购重组,并将其更名为山西建龙。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建龙集团在重整方面经验丰富,善于平衡金融债权人、供应商、政府和职工间的利益。重整海鑫集团可以说极为极为成功的。

  不过,众多机构对李兆会的讨债之路并未停止。

  2013年1月,海博鑫惠与光大银行签订协议,获得了最高5.2亿元的授信额度,李兆会和美锦集团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光大银行于2014年2月提起诉讼,美锦集团代海博鑫惠向光大银行偿还本金共计2.16亿元。

  2017年3月,上海一中发布民事判决,海博鑫惠应支付代偿款本金2.16亿元及利息,担保方之一的李兆会承担四分之一连带清偿责任。2017年12月,李兆会因未清偿债款被限制出境,2018年11月,李兆会被太原中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据媒体统计,李兆会本人面临的债务纠纷金额近10亿元。

  只是,李兆会的行踪至今成谜。海鑫集团破产后,债权人就再也没见过李兆会。美锦集团副总裁姚四俊曾表示:“只知道李兆会在北京,但具体在哪里并不知道,他欠了那么多钱,怎么可能会露面。”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