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相關] 加男謊稱投資失利詐領退稅被罰9萬
報稅季節,一名烈治文山市男子,竟然異想天開,自2006年起連續三年,在報稅時謊稱投資失利達50多萬元,並先後要求退稅款近18萬元,最終國稅局查獲該謊報案,該男子也因此還吃上官司,並遭法院限定一年內,必需繳交近9萬元的罰款。

一名烈治文山市男子自2006年起連續三年,謊稱投資失利要求退稅,最終國稅局查獲該謊報案。
該名烈治文山市男子狄莫諾(John,Giovanni,Di Mauro)於日前在位於新市的安省法庭內認罪,他意圖在過去3年內詐領收入退稅,已違反收入稅入法(Income Tax Act)。
狄莫諾在坦承所犯下的罪行後,已遭罰款8萬9323元,法庭同時規定,他必須在一年內繳清所有罰金。
加拿大稅務局調查單位透露,狄莫諾連續於2006年、2007年,和2008 年共三年,在個人收入退稅項下,謊報投資失利總金額在51萬3344元。
根據加拿大國稅局上周公布的訊息指出,狄莫諾意圖申報收入退稅總金額達17萬8646元。
安省地區助理監管人龐吉芳(Vince Pranjivan)表示,國民必須對稅制體系的公平性有信心,而國稅局也確能確保絕大多數的加國民眾交稅的公平性,不因有意逃稅人士而受到影響。
如果民眾在報稅時不慎出錯或有所疏失,國稅局表示,民眾可透過“自重申報計劃”(Voluntary Disclosures Program),提供民眾第二次的更正機會。
拖延報稅後果嚴重 早報稅可享優惠
在申報所得稅的最後期限到來之際,稅務專家們告誡道,延申報所得稅和無視稅法規則,是一種代價高昂的惡性組合,民眾應該設法避免。
溫哥華的會計事務所H&R Block Canada高級稅務分析師巴蒂絲塔說,如果拖延到最後一分鍾才填寫報稅表,便有可能遭到嚴厲罰款,或者白白喪失價值數千元的免稅額(tax credits)。
安 省政府提醒省民及早於4月30日限期前報稅,以便及時收到省府所發的稅務優惠及福利。省民不論是否接受過社會援助,或者於2014年不曾有 過收入,都有資格作出申請。省府的施政方針,是為省民打造一個光明而強健的未來,並給予合乎資格的個別人士和家庭,提供廣泛的稅惠及福利。
報稅季:今年哪10項變化影響最大
每年聯邦政府都會推出一些新的稅務政策,直接影響國民的報稅,今年也不例外。據本地英文媒體CBC統計,在本個稅務年度,一共有10項變化最能影響納稅人。有的政策能讓人多獲得退稅,有的則可能會令人多掏一些稅銀。
1、家庭減稅優惠(Family tax cut credit)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又值4月
一名烈治文山市男子自2006年起連續三年,謊稱投資失利要求退稅,最終國稅局查獲該謊報案。
該名烈治文山市男子狄莫諾(John,Giovanni,Di Mauro)於日前在位於新市的安省法庭內認罪,他意圖在過去3年內詐領收入退稅,已違反收入稅入法(Income Tax Act)。
狄莫諾在坦承所犯下的罪行後,已遭罰款8萬9323元,法庭同時規定,他必須在一年內繳清所有罰金。
加拿大稅務局調查單位透露,狄莫諾連續於2006年、2007年,和2008 年共三年,在個人收入退稅項下,謊報投資失利總金額在51萬3344元。
根據加拿大國稅局上周公布的訊息指出,狄莫諾意圖申報收入退稅總金額達17萬8646元。
安省地區助理監管人龐吉芳(Vince Pranjivan)表示,國民必須對稅制體系的公平性有信心,而國稅局也確能確保絕大多數的加國民眾交稅的公平性,不因有意逃稅人士而受到影響。
如果民眾在報稅時不慎出錯或有所疏失,國稅局表示,民眾可透過“自重申報計劃”(Voluntary Disclosures Program),提供民眾第二次的更正機會。
拖延報稅後果嚴重 早報稅可享優惠
在申報所得稅的最後期限到來之際,稅務專家們告誡道,延申報所得稅和無視稅法規則,是一種代價高昂的惡性組合,民眾應該設法避免。
溫哥華的會計事務所H&R Block Canada高級稅務分析師巴蒂絲塔說,如果拖延到最後一分鍾才填寫報稅表,便有可能遭到嚴厲罰款,或者白白喪失價值數千元的免稅額(tax credits)。
安 省政府提醒省民及早於4月30日限期前報稅,以便及時收到省府所發的稅務優惠及福利。省民不論是否接受過社會援助,或者於2014年不曾有 過收入,都有資格作出申請。省府的施政方針,是為省民打造一個光明而強健的未來,並給予合乎資格的個別人士和家庭,提供廣泛的稅惠及福利。
報稅季:今年哪10項變化影響最大
每年聯邦政府都會推出一些新的稅務政策,直接影響國民的報稅,今年也不例外。據本地英文媒體CBC統計,在本個稅務年度,一共有10項變化最能影響納稅人。有的政策能讓人多獲得退稅,有的則可能會令人多掏一些稅銀。
1、家庭減稅優惠(Family tax cut credit)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