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相關] 萬稅之國加拿大比中國稅高 不一定
加拿大比中國稅高?這可不一定

每到納稅季節,甚至是農歷新年還沒過的時候,就有不少人開始抱怨新一年要納稅的事情:不是覺得自己每年要交的稅錢越來越多,就是嫌納稅內容種種條條 十分繁瑣。而新移民還沒有抵加之前,就被灌輸了“加拿大是萬稅之國”、“加拿大稅比中國高”的看法。那麼,加拿大的稅率到底有多高?和中國相比,到底誰的 稅高?
加拿大是一個高稅收的國家,這一點本地西人也不否認。從個人所得稅到地稅,從消費稅到資本所得利潤稅,加拿大樣樣都不少。
經過各個理財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甚至稅務律師的廣告轟炸,許多華人都知道只有加拿大非稅務居民才能從稅務局的眼皮底下“逃過一劫”,以至於許多人寧願費老大功夫拿了加拿大身份之後,還會再花很大功夫去當一個加拿大非稅務居民,想方設法逃回中國納稅。
然而,加拿大和中國比起來,到底誰收的稅更多,大家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在作出決定的時候,很少有人能考慮到自己的具體情況,然後再作出決定。在 中國開始統計在海外的中國居民收入,為自己全球征稅做准備的現在,搞懂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稅務區別很重要。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明確自己該向誰納稅、交多少 稅,從而在遵守法規的同時,保護自己的利益。
中國和加拿大的稅務制度區別
與中國相比,很多人認為加拿大的收稅高、稅種多,其原因在於,加拿大和中國的稅務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基礎導致收稅的對象以及方式都有很大區別。
筆者就此問題采訪了高岳注冊會計師高岳,他表示,中國和加拿大的稅法最大的區別是加拿大更注重個人所得稅申報的重要性。在加拿大,政府的主要收入是 來自於個人的入息稅,也就是常說的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加拿大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政府收入來自於個人稅。所以無論是借貸資格、福利發放的標准還是其他的擔保規定等等,最終都是看個人收入的數額。雖然 說是個人稅,但在加拿大申報個人所得的時候常常是以家庭為單位。因為無論是計算家庭的總收入,或是家庭福利狀況,如孩子的牛奶金、醫療保險(MSP)的補 助、住房補助、托兒補助、養老金、消費稅退稅,林林總總,都和家庭的年收入有關,也難怪加拿大稅局對於個人偷稅逃稅抓的非常嚴格。家庭收入納稅額度是加拿 大最重要的稅務項目,政府需要一直強調和保證個人申報收入的正確性,從而保證稅收的正確性和數額。
對於選民來說,家庭稅收對他們的影響巨大,也成為他們非常重視的競選議題。無論是保守黨政府提出的增加兒童福利金(牛奶金),還是允許夫妻雙方轉移收入從而達到雙重節稅的政策,無一不是針對家庭納稅額做出的討好選民之舉。
從基本的個人所得稅來看,加拿大的個人所得稅水平屬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比較高的水平,而加拿大BC省的公司稅在西方國家中並不算高,反而算是比較 低的。在統計企業盈利的時候,加拿大最終還是以有多少錢發到了個人手中來計算。總而言之,加拿大的納稅制度是建立在個人稅收上,什麼都要自己負責、自己申 報,這也就是許多人來到加拿大以後覺得不適應的地方。
流通稅 其實中國收的高
而在中國,納稅這件事似乎離普通人的生活非常遙遠。
因為占中國稅收大頭的是企業納稅,在中國的時候,媒體總會報道“企業納稅大戶”,卻很少聽到個人有類似的稱呼。中國的500強企業納稅額占全國稅收 三成半,而國企、民企、外資企業的納稅額度加起來,占中國稅收總收入的絕大多數。相比來說,2010年之前中國個人所得稅所占的份額僅為7%左 右,2012年也不到中國稅收總額的10%。
據中國財政部和中國國稅總局網站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共有19個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等。但中國民眾 對納稅的認識,往往只停留在個人所得稅上,而個人所得稅往往也是由企業或是金融機構代繳代扣,年終的稅收申報也由公司統一代辦,個人沒有接觸,也就無從分 辨最終納稅額的高低。
因為很多移民在國內只知道這一種“直接稅”,對其他稅種根本不了解,所以在加拿大,才會感覺交稅是每天都會遇到的事情,難免抱怨連連。但實際上,和在加拿大生活一樣,在中國每一次消費的行為都免不了繳稅。
中國的稅制結構偏重於對商品課稅,以流通稅(指以納稅人商品生產、流通環節的流轉額或者數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營業額為征稅對象的一類稅收)為主,無 論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都屬於這一類稅收。中國的稅收收入中70%都來自於流通稅;在中國,僅增值稅和營業稅兩項,就占據了稅收總額的44.2%,這 個比例大大高過美日,也比同樣收取增值稅的歐洲國家高出10%以上。而BC省的消費稅僅為12%,中國的增值稅為17%,即使是按照扣減稅率來算,中國增 值稅率也達到了13%,這還沒算上25%的企業盈利稅及 5%的銷售稅。
總而言之,最終轉嫁到中國消費者身上的消費稅率實際上比加拿大高的多。只不過因為中國的人力成本較低,整體宏觀稅負水平不算高,加上匯率差別,所以商品價格相比而言不高罷了。
個人所得稅 加國有優惠政策


許多人在中國的時候根本沒有自己報過稅,初到加拿大,對加國稅法認識不足,常常遇到報稅上的問題,不是被稅局要求補繳,就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態度多交錢。因此往往該報的沒報,不該交的反而多交,糊裡糊塗。交稅的時候也不知道稅款是怎麼計算的,僅憑感覺認為加拿大的個人所得稅高,不樂意在加拿大 進行投資。?
對於個人所得稅,中國和加拿大的個人稅率累進的結構有區別,不同的收入被收取的金額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如果兩相比較,因為匯率的關系,對於需要向兩國報稅的普通收入華人來說,中國收的個人所得稅一般來說會比較高。
高岳會計師舉例說,以5萬加幣為例,在加拿大,5萬的年收入屬於中等收入(44.701-89.401萬),需要按照BC省17.22%(2014 年)的平均稅率來納稅,繳納稅金8611加幣;而在中國,5萬加幣就是25萬人民幣,在中國屬於高收入,應納稅額在9000加幣左右。只要在中國報了個人 所得稅,持完稅證明基本上在加拿大就無需再次納稅。?
不過對於高收入人士來說,譬如年收入在80-100萬的高資產人士,在中國交約15萬的稅可能不夠抵消加拿大的稅金,雖然可以用“防止雙重納稅協議”免除已經交給中國政府的稅金再交給加國政府,但在加拿大仍要補交剩余稅款。
對於普通人來說,似乎中加對於中等收入收稅的區別沒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哪裡交都差不多。加拿大還有許多稅務優惠政策,能夠從許多方面提供減稅、抵稅,從而降低整體納稅額度。
中國的個人收入免稅額只有3500人民幣/月,而加拿大是每年1.1萬加幣,折合每月1000加幣。在中國,由於個人所得稅是由公司代繳,個人基本 上無法得到任何退稅。打個比方,如果一個人一年只工作了前6個月然後辭職,那麼前6個月的扣稅額度還是按照12個月的收入總額來計算的,等於是多扣了一半 的稅金,這部分多交的錢根本無法要回來。而加拿大稅務局會按每個月的收入來計算,當年工資數額有變化的時候,應納稅的收入總額也會隨之變化。加國稅務局在 統一結算的時候,會根據收入類型和收入總額,計算個人稅率,同時扣除減稅、抵稅、延稅的部分,然後和已經預交的稅款作比較,多退少補。此外,無論是醫療費 用抵稅、捐款抵稅,還是公共交通的月票等,都可以用來減少應納稅款。
加拿大對於資本增值、股票分紅都有一定程度的稅收減免政策,實際的應納稅收入和實際稅率都不一定是階梯稅率上寫的那麼多,在免稅賬戶內的投資回報還 可以免交稅款。雖然計算可能比較復雜,但是大多數的金融機構都會出具稅單,將稅款算好,只要在報稅的時候照著填寫就行了。所以在加拿大的投資收益,不一定 會因為要交稅而變得很低。此外,加拿大沒有遺產稅,只有視同於賣出的資產增值稅。
因為稅制的基礎不同,中國的減稅、退稅政策大部分都只針對企業,對於個人所得稅退稅、抵稅方面幾乎沒有相應的政策。加上收稅方式受限,只能用個人所 得稅率進行調控,還不能像加拿大這樣針對性的減少低收入人群的納稅額度,甚至給與相應的補貼。而加拿大比較重視個人所得稅,所以在這方面有許多政策和規 定,每年還會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幫助有孩子的家庭以及低收入家庭,這都是中國應該向加拿大學習的。
當然,現在中國的稅法不夠成熟,稅收制度不夠明確,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計算稅率的難度相比加拿大而言比較低,有些人還能借此鑽空子少繳稅。但是中 國正在努力完善自己的稅務制度,無論是從中國稅局到美國、加拿大稅務局取經,還是近期開始對中國公民在外收入進行統計,甚至對開征遺產稅進行討論的趨勢來 看,身在加拿大的中國人需要未雨綢繆,好好計劃未來,及時應變,才能最大可能的保護自己的財富。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