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理財] 追蹤比特幣鐵粉:歷經3次暴漲暴跌



由於央行明確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關閉比特幣、萊特幣等交易通道,淘寶網近日發布公告,宣布將於1月14日起全面禁售比特幣及挖礦機等相關產品。
受 淘寶禁令影響,比特幣價格1月8日出現小幅波動。截至當日18∶30,比特幣在Mt.Gox網站上的價格再次跌破1000美元,報950.69992美 元,比特幣中國市場的價格為4944.98元。此前,受游戲網站Zynga接受比特幣用於在線社交游戲支付的影響,比特幣價格再次超過1000美元,最高 漲至約1119美元。而在中國市場,比特幣價格也延續反彈勢頭,一度逼近6000元關口。上個月,央行發出“禁令”後,銀行、支付寶、財付通等關閉了比特 幣等虛擬貨幣的交易窗口,比特幣的價格出現跳水,一度從1242美元跌至640美元。
考慮到比特幣對現行法定貨幣的潛在沖擊,以及洗錢風險,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謹慎看待比特幣。展望2014年,比特幣的未來仍舊充滿懸念。
2014 年1月,《比特幣》——中國第一本關於比特幣的經濟讀物由中信出版社印刷出版,這本書由壹比特數字科技首席執行官李鈞和巴比特論壇創始人長鋏等合著。在開 始創作之前,他們倆在現實生活中素未謀面,甚至觀點迥異,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們彼此信任,以開放源代碼社區的方式共同創作。
李鈞說:“我們可能是國內最早關注和參與比特幣實踐的一群人,從挖礦、交易、支付、傳播,到衍生市場。它不僅是一種金融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真實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軌跡。”
相比之下,還是科幻作家的長鋏的想法更加“浪漫”:“20歲之前,我還能被第一推動、太空、量子論之類的科技名詞鼓舞;20歲之後,我發現,與其在文字中構思那些未來的場景,不如親自投身於一項足以改變世界的技術或思想,無論結果如何,這一過程著實美妙。”
比特幣能否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乃至改變世界?且聽它的“信仰者”是怎麼說的。
我是“礦工”:
挖礦技術宅男的信仰
作為一名最底層的“礦工”,孫同學坦言:“這樣的投入產出確實有點低,但是‘挖礦’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不只是為了得到比特幣。”
孫同學相貌清秀,白淨中略帶一點嬰兒肥。他是上海理工大學一名普通的大三學生,攻讀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英語雙學位。和大多數技術宅男一樣,在孫同學大學寢室的書桌上擺著一台電腦;不一樣的是,這不是一台普通的電腦,而是傳說中的“挖礦機”。
孫 同學每天就是靠這台“挖礦機”獲得比特幣,2012年的時候,他斥資5000多元買了這台機器,“運氣好的話,現在一天可以挖到0.1個比特幣。”孫同學 說。從這個意義上看,他就是一名最底層的“礦工”。孫同學坦言:“這樣的投入產出確實有點低,但是,‘挖礦’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不只是為了得到比特 幣。”
事實上,大部分比特幣追隨者對比特幣一知半解,甚至連中本聰——比特幣創始人的論文譯本都沒有完整讀過。對於“礦工”和“挖礦”也存在“誤區”,認為這是某種游戲項目或任務。
其 實,“挖礦”這個名詞源於中本聰所謂的“計算散列值並對算出最終結果的人給予比特幣獎勵,該行為類似於挖掘黃金”的比喻。簡單地說,新的比特幣是通過運行 軟件制造出來的,從表象上看,這種貨幣供應機制與金銀等貴金屬貨幣的供應機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挖礦”,而挖礦的人則被成為“礦工”。
用 李鈞的話說,“挖礦的本質就是爭奪記賬權”。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大約每10分鍾會在全網公開的賬本上記錄一個數據塊,這個數據塊裡包含了這10分鍾內全球 被驗證的所有交易,而確認這個數據塊的權利需要爭搶,每搶到一個新的區塊就允許獲勝者向自己的賬戶增加一筆金額作為獎勵。2009年1月3日,中本聰挖掘 出第一個區塊鏈,最初的50個比特幣宣告問世。
“發現新數據塊的可能性是建立在個人計算能力與全網計算能力總和的比較之上的。”孫同學告訴記者,“隨著全網計算能力的不斷增強,‘單兵作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要通過單個‘挖礦機’來獲得比特幣已經不可能。”
由於早期參與者少,全網算力低,個人通過計算機的顯卡甚至CPU(中央處理器)便可輕易挖到比特幣。隨著大量“礦工”的加入,全網算力持續飆升,個人通過普通的計算機直接挖到比特幣的概率急劇下降,目前幾乎不可能。
需 要提醒的是:在比特幣的網絡中,新幣的產生速度是預先設定的。每個交易區塊的生成時間保持在10分鍾左右,最初每成功搶到一個區塊的獎勵是50個比特幣。 區塊鏈的規模每達到21萬的整數倍(每4年會達到一次),成功搶到區塊獲得的比特幣便會減半,大約到2140年,整個系統將產生2100萬個比特幣,達到 事先設定的總量上限。
李鈞說:“之後,比特幣的數量將不再增加,‘礦工’的收益將由轉賬手續費支 付。”截至2013年9月2日,已被開發出來的比特幣總量為1164萬個,考慮到早期的“礦工”沒有意識到比特幣的價值而造成的一些丟失,預計現在的比特 幣總量在600萬-800萬個。例如,在早期,一位英國工程師在喝咖啡時,不小心將咖啡撒在了電腦硬盤上,他順手將電腦報廢處理了,卻忘記電腦裡還保存著 7000個比特幣。
誰是“神魚”:
最有信譽的“礦主”
即使關閉礦池,仍有不少“礦工”遲遲不願離去,季先生說:“我在很多礦池‘挖礦’,‘神魚’是最有信譽的礦主。和他做交易很放心。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彼此的信任是基礎。”
毛世行,壹比特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知道他的普通人寥寥無幾。但是,如果報上他的網絡ID——神魚BTCer(簡稱“神魚”),比特幣的愛好者幾乎無人不知。他是中國最早關注和參與比特幣實踐的人。
“2011年,我開始接觸比特幣,當時,我還在學校讀書。”現實世界裡的“神魚”身材瘦弱,在一群技術宅男中,他長相普通,不容易被人記住,但是身邊總圍繞著一群瘋狂的擁躉。
在接到記者遞上的名片後,這位“90後”網絡紅人推了推眼鏡,禮貌地遞回了一張自己的名片。對於名片上的名字,他似乎有些生疏;而名片上的職務,他也還在不斷適應中。不過,對於互聯網上的身份,他顯得駕輕就熟。
“神 魚”算得上中國最早的一批“礦工”,他經歷過個人電腦“挖礦”的日子。當被問及為什麼對“挖礦”情有獨鍾時,“神魚”告訴記者:“我在大學主修的是密碼 學,中本聰最早也是在一個隱秘密碼學討論小組中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礦工’爭奪記賬權的辦法其實就是大家玩一個叫作哈希的密碼游戲。所以,對於比特幣, 我從開始就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以至於到了後期,他幹脆休學,全身心投入到比特幣的實踐——礦機的研發和礦池的運營。
礦機的目的是針對挖礦算法進行硬件設計和優化,早期的礦機側重於多個顯卡的支持,隨著競爭的加劇,專用的挖礦芯片誕生,礦機的爭奪深入計算機芯片設計與制造層面。
在李鈞看來,中國由於擁有豐富的硬件產業鏈經驗,在比特幣“挖礦機”的研發和生產上具有天然優勢。憑借技術和資金,中國輕松地占據了先發優勢。目前,全球知名的“挖礦機”生產商有南瓜張阿瓦隆、烤貓、蝴蝶礦機等,神魚品牌也在其列。
2013 年初,“神魚”發起了Bitfish V1 ASIC礦機生產項目。他通過QQ群發了幾個消息,短短一個晚上就籌集了3000比特幣,並訂購出去了3萬個芯片。拿到樣片的“神魚”在2013年6月 29日在上海的深度比特幣沙龍現場,演示了第一台研制成功的4模組Beehive(蜂巢式)礦機樣機。
“神魚”能夠完成這樣一次“一呼百應”的創舉,關鍵在於他在“礦工”領域的好口碑。事實上,“神魚”擁有中國最大的礦池(F2Pool),擁有3萬個“礦工”,進行“挖礦”、支付、交易等多個比特幣實踐。
“即 使擁有專用礦機,單個礦工或機構還是很難憑借一己之力搶得記賬權。”“神魚”告訴記者,為此,有人構建了比特幣礦池,幾種大量的“礦工”和設備共同“挖 礦”。礦池的實質是把每次搶奪記賬權的運算依照算力分配至池中的各個計算機,這些計算機合並起來作為一個強大的“虛擬礦工”與池外的其他“礦工”或礦池爭 奪記賬權,成功的概率大大提升。如果成功挖到比特幣,礦池將依據事先約定的規則向各個“礦工”分配收益。
不過,“神魚”的礦池也遭遇過危機。2013年7月16日凌晨,“神魚”宣布:“由於礦池的比特幣儲備近日嚴重入不敷出,我們將不得不暫時中止比特幣采礦服務。請所有比特幣‘礦工’在16日16時前撤出並轉移至其他礦池,我們對此造成的不便深表遺憾。”
讓“神魚”頗感意外的是,即使關閉礦池,仍有不少“礦工”遲遲不願離去,季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給出的解釋很真誠:“我在很多礦池‘挖礦’,‘神魚’是最有信譽的礦主。和他做交易很放心。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彼此的信任是基礎。”
於是,在關閉礦池一周左右後,“神魚”又恢復了礦池的采礦業務。之後,這個礦池算力維持在全網第六位。當然,對於“神魚”而言,有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運營礦池所需的大量電力和成本。
成 都資深玩家龍禹江曾公開披露了一組數據:他擁有60台“挖礦機”,托管在一個機房裡,目前一天能挖到55個比特幣;這些礦機24小時工作,一天耗電就達 9000元,一台620GH/S計算能力的礦機,需要安裝43元一片的專用挖礦芯片384塊,光芯片成本就要1.6萬元,這些飽和工作的礦機,芯片損耗率 非常大。
“我們在偏遠地區入股了一家水電廠,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能夠降低電力成本。”“神魚”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未來,也不排除收購一家發電廠的可能。”
他是投資者:
耐住百倍暴漲暴跌
對於比特幣的投資者而言,總是在後悔兩件事:一是下車下早了,二是還沒來得及上車。
李 笑來,資深比特幣投資人。在給《比特幣》一書作序時,他說:“如果說有人發布了一個開源(開放源代碼)電子貨幣系統,那只能被稱為‘試驗’,可一旦這個東 西真的開始流通,並且居然可以與美元互相兌換甚至比率超過1∶1的時候,它就應該升級為‘實驗’了。時至2013年4月1日,當比特幣兌美元超過 1∶100的時候,在我看來,比特幣已經進入了‘實踐’階段。”
事實上,李笑來是真正經歷過比特幣 從“試驗”到“實踐”每一個階段的人。當他從網上下載了中本聰的論文,從頭到尾反復研讀了若幹遍並漸漸了解的時候,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超過了3美元。“我突 然意識到,這是一場越早參與就越劃算的實驗,因為它本身就是錢,時間就是比特幣。”於是,李笑來賣掉了一部分當時被看好的美國蘋果公司股票,以平均6美元 的價格購入了2100個比特幣。
這只是他投資比特幣的開始,之後,他和所有比特幣投資者一起經歷了比特幣的3次暴漲暴跌。
“一切來得太快。”這是李笑來最真誠地感歎,幸福來得有些措手不及。在他購入2100個比特幣之後兩周內,也就是2011年6月初前後,比特幣價格上漲到22美元。這樣粗略計算,他的1.2萬美元一下子變成了4.6萬美元。
“我相信,所有商品的價格背後都有心理因素存在。”李笑來開始擔心失去之前“賺到”的3萬美元。於是,他開始一點一點地賣出。等他賣掉1500個比特幣的時候,價格已經達到了每個比特幣28美元。這時候,他手上還剩下600個比特幣。
2011 年6月,正是比特幣第一次暴漲暴跌的開始。2011年6月19日,一個比特幣的價格是29.55美元,半年時間漲幅約為100倍。幾乎同時,這個互聯網傳 奇遭遇突如其來的重創,交易網站上出現了令人震驚的售假:一分鍾之內,比特幣的交易價格從每個17美元跌至10美元,幾分鍾後,價格降至每個0.0134 美元。最終,有26.1萬個比特幣以每個1美分的價格成交。30分鍾後,價格又重新回到了每個13美元。
交易網站給出的解釋是:一個擁有很多比特幣的賬戶被黑客攻擊,黑客在低價拋售的同時,用另一個賬號買入。幸運的是,交易網站對每天提現設置了1000美元的限制,黑客最終只轉走了1000美元的比特幣。
價格暴跌使比特幣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但是對於比特幣的忠實粉絲而言,依然對它充滿信心。2011年年底的時候,比特幣的最低價格已經降到了每個2美元,相比6月的最高價縮水90%以上。
之後兩次的暴漲暴跌,更多的中國用戶參與其中。根據李鈞的測算,國內比特幣的交易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甚至一度超越。2013年10月23日,一些中國“大戶”入場將比特幣的價格再一次推高。
後 來,李笑來有了更大的野心,在深圳組裝礦機“挖礦”、組建“全亞洲最大的礦池”,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兜兜轉轉,他賣掉了美股賬號裡的所有股票,全部投入 到比特幣的交易中。李笑來開始“重操舊業”,沒過多久,他擁有的比特幣數量開始沒辦法在交易所裡直接交易。於是,他開始找一些願意做場外交易的人,從他們 的手中買入賣出比特幣。
再後來,李笑來不再像過去那樣關注比特幣的價格。正因為這樣,他至少錯過了兩個好機會。
這正應驗了李鈞的一句話:“對於比特幣的投資者而言,總是在後悔兩件事:一是下車下早了,二是還沒來得及上車。”
其實,除了單純的投資者,“礦工”們偶爾也會購買一些比特幣。孫同學就有過購買比特幣的經歷:“我買的最便宜的比特幣,一個才100多元人民幣;最貴的一次花了5000多元。現在,不論價格如何波動,我都打算不斷買入。”
為 什麼要買比特幣?它能夠購買什麼東西?孫同學的回答很簡單:“就是單純的擁有,不打算用它消費,也不會賣出。”這大概是很多比特幣“信仰者”共同的心聲。 事實上,由於全世界接受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所以比特幣能夠買到的產品和服務已經非常多。
“通常,網站和服務提供商對比特幣的接受程度最高,在實體商店方面,也已經有些商家接受比特幣。比如,創業咖啡館和孵化基地‘車庫咖啡’。”不過,隨著中國央行暫停了比特幣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充值渠道,讓比特幣在中國的應用前途堪憂。
對此,孫同學不以為然。他告訴記者:“我還會每天開著礦機‘挖礦’,也可以從一些外國網站上購買比特幣。”
“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關閉比特幣交易通道,對比特幣本身並非壞事。”在李鈞看來,“近來,越來越多的投機者開始關注比特幣,這是比特幣短時間內價格暴漲暴跌的主要原因。央行此舉顯然可以規范市場。”
比 特幣作為開源的P2P貨幣,基本沒有門檻。在比特幣成名之後,大量仿制品問世,也就是所謂的“山寨幣”。這些“山寨幣”有的對比特幣的算法進行了改良,比 如萊特幣;有的則純粹的模仿,只求短期套利,比如中國幣。李鈞打趣的說:“現在價格波動在100倍以下的,都不好意思自稱‘山寨幣’。”
最 後,一定有人非常好奇,《比特幣》的作者李鈞究竟是何許人?他是“礦工”,“礦主”,還是投資者?早年,李鈞是一家知名券商的金融從業者,過著令人羨慕的 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快,他厭倦了一成不變的生活軌跡,辭職去了一家媒體的研究機構。在接觸到比特幣之後,李鈞開始全身心投入比特幣的各種實踐,並和他的朋 友“神魚”、“暴走恭親王”合作成立了壹比特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數字貨幣的資訊傳播、數據挖掘和工具研發等。
從這個角度說,李鈞也是一個比特幣的“信仰者”。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