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组织82人跨省赴荆州作弊:考试答案全靠编...
招生组“自行定价”向招揽的考生收费。他们的收费并不统一,有些招生者按“工程进度”收费,单次收费数千元、上万元,总计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有些则相对“规范”,按照报名费、考试费等名目,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引导考生不断加大投入。他们每提供一名考生,万某收取8000元,剩余部分招生者自行处置。而万某以数百元至1万元的红包方式,让“技术组”有利可图。
考试前,考生被分组集中在荆州,“技术组”向他们培训器材使用方法,传授应对警方询问的话术,以防组织者暴露:一旦被抓获,就谎称是进考场前从校门口流动人员手中购买的器材。
万元“保过答案”全靠临时瞎编
作弊者因答案错误均未通过考试
蒋云收到答案时,曾疑惑答案的顺序对不上。她不知道的是,他们收到的答案是万某临时瞎编的。
知情人介绍,团伙试图通过安排人员参考方式带出试题,再由万某从网友处购买答案后发送给考生。因此,他们交代考生至少开考半小时后再打开伪装成橡皮擦的作弊器。
实际上,万某发出的答案全是错的。
为了确保拿到正确答案,万某曾特意设置了“双保险”措施。他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搭上一名自称能够拿到答案的网友,以重金承诺,但要求考试结束后付款,这是答案来源之一。另一保险是他与另一个组织作弊的“同行”相互承诺资源共享。在他的设想中,任意一个渠道发来答案,他会根据带出的部分试题,网络搜索答案,来比较两份答案谁更可靠。
涉案考试进行期间,网友发来的答案被万某发现“不对劲”,而同行迟迟无法提供答案。为防考生现场“闹事”暴露作案,万某临时编造了并发送了所谓答案,以此欺骗考生,让考试顺利结束。
他认为,审计资格考试全是选择题,比较容易蒙对。这也是最初选择这项科目的原因。他还将编造的答案发送给了那位“同行”。
万某除了反侦察意识较强,在“项目”之初就考虑到了风险问题。他知道自己的答案不一定正确,向考生收费多少,取决于“考生好不好忽悠”,会提前讲明“定价不退”“未通过包退”等要求。
招生组也设置了“防火墙”,一些成员招生过程中,最初不告诉学员是通过作弊方式通过考试,只笼统宣称“打通了关系”,等学员逐步缴费后暗示需要作弊,甚至赶往荆州集合后才交给学员器材,进行培训,双方保持心照不宣。对于纠缠的考生,他们会及时退款以免事情闹大。
有的考生察觉不对,及时提出退费,退出了作弊行动。有的考生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硬着头皮入场。还有的考生则早已经明知是作弊,还试图侥幸通过。
此案中,法院除了查明上述12人组织的82人作弊,还查明团伙成员之一的王某,曾在2023年收取某考生25万元后,安排他人替考,参加了当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并通过笔试。
2025年4月,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万某等12人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五年(部分人员缓刑),没收全部得利,并处以罚款。
法院查明,涉案作弊的参考人员,因答案错误,均未通过考试。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