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生育"來了,美國人依然不想生
最終,該法案獲得了罕見的跨黨派支持,甚至得到部分婦女權益組織的贊同。降低生育的直接經濟負擔,成為不同派別在生育問題上的一項重要共識。
對於這項法案的提出,女性用戶眾多的社交平台Instagram上反響積極,評論區洋溢著贊許的聲音:“這對母親和新家庭來說肯定是一場勝利。”“太棒了,它(法案)是跨黨派的!”類似評論獲得大量點贊。Jonas Wen也表達了期待:“我認為這是向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有助於改變父母的考量方式,並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育兒友好。”
盡管如此,“免費生育”法案的前景和效果依然備受質疑。
首先,反墮胎陣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部分保守派人士對這一倡議持警惕態度,認為這可能會讓國家走向醫療“社會主義”。來自左翼的批評聲浪同樣強烈。布魯尼格的文章發表後,遭到部分進步派人士的猛烈批評,指責她“是在推銷一種‘強制生育,只不過使其免費’的邏輯”,布魯尼格因此被迫停用了X賬號。
更重要的是,這項法案的局限性顯而易見。正如Reddit網友Willow-girl所言:“想象一下,女性在無薪產假後回到工作崗位,然後在清潔工的壁櫥裡擠母乳,同時把她們工資的一半花在照看孩子上。誰會想要這麼做呢?”畢竟,該法案僅僅解決了分娩本身的費用,卻未能觸及美國低生育率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來自他國的經驗也為美國提供了警示。以挪威為例,盡管該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生育政策之一,例如慷慨的帶薪產假、普惠的托兒服務和鼓勵父親參與育兒的配額制度,但其總和生育率仍從1.98降至1.44。即使有強力的政策支持,生育率也可能因復雜的社會和文化因素而下降,單一的經濟補貼效果有限。
如此背景下,白宮近期推出的“特朗普賬戶”(Trump Accounts)計劃進一步引發爭議。6月9日,在與戴爾、高盛、優步等多家企業一把手進行的圓桌會議上,特朗普正式公布了這一新計劃,作為眾議院剛剛通過的“大而美法案”中的一部分。
按計劃,美國政府將為2025年1月1日至2029年1月1日期間出生的所有美國公民子女設立這一賬戶。具體來看,政府出資的1000美元將存入一個與整個股票市場掛鉤的指數基金,由孩子的法定監護人管理。每個孩子的賬戶起始金額為1000美元,監護人或其他私人實體可在孩子整個生命周期每年額外繳款最多5000美元。這些資金將投資於跟蹤美國股市大盤的指數基金。
不過,資金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例如18歲時可提取50%的余額,25歲時可全額用於創業或教育,直到30歲時才可自由支配全部資金。

6月9日,特朗普在與商界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公布了“特朗普賬戶”計劃。
白宮在公告中宣稱:“這將使一代兒童有機會體驗復利增長的奇跡,並從一開始就走上富裕之路。”
然而,理財專家普遍質疑其作為長期儲蓄工具的性價比。盡管企業追加投資的承諾帶來利好,但嚴格的提取限制和有限的稅收優惠,使家長更傾向傳統儲蓄方式。卡托研究所的亞當·米歇爾 (Adam Michel) 認為,該計劃“受到過度限制”,並且難以惠及低收入家庭。
對於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一系列“生育新招”,林笑笑評價說:“我覺得幫助不大,因為這不是大頭。對我這種職場女性來說,生育的最大影響是我的職業發展。”
Cici也深有同感:“作為學者,育兒肯定會影響到你的學術發表,教職工作收入本身有限,所以我的同事們對養娃的興趣不大。”Cici的一位女同事正在沖擊終身教職的關鍵階段,她明確表示,選擇不生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學術產出和生活質量:“生完孩子,我恐怕一點積蓄都沒有了。”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