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 Tariff、馬斯克與烏克蘭:財長揭開白宮風暴內情
貝森特:
是的,五個月。
米蘭達:
就五個月。
與DJT共事的秘訣
米蘭達:
這太驚人了。最近一項民調還說,您是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財政部長。秘訣是什麼?您與DJT總統的工作關系又是怎樣的?
貝森特:
秘訣就是——緊跟DJT總統。他擁有極其精准的直覺,我感到非常幸運。他對經濟的理解、他的直覺,我們已經100多年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總統了,甚至可以說從未有過——一個來自商界、真正熱衷於“做交易”的人。
他徹底重構了共和黨的構成。你想想看,美國最富有的人群——硅谷富豪們站在另一邊,而兩周前的那個晚上,我陪總統來到匹茲堡的美國鋼鐵廠,那是另一番世界。鋼鐵工人熱烈歡迎他,他對他們的感情,他們對他的支持——現場氣氛令人動容。
他們曾經是“工人階級的民主黨人”,但現在不再是了。因為DJT總統真正關心他們。他簽下了優秀的貿易協定。他深知,有些戰略產業正在從我們手中溜走,比如鋼鐵、半導體、制藥產業。他的目標是把這些產業帶回美國本土。
從民主黨捐款人到DJT忠誠支持者
米蘭達:
您曾是民主黨的捐款人。您是如何下定決心加入DJT陣營的?是否因此失去一些朋友?
貝森特:
我們來談談比例問題。
米蘭達:
好的。
貝森特:
我人生中的政治捐款,大概有95%是捐給共和黨的,只有5%是給民主黨。可《紐約時報》和其他媒體總愛提我在2000年捐給艾爾·戈爾(Al Gore)10萬美元這件事。
米蘭達:
是的。
貝森特:
也許如果那次是戈爾當選,伊拉克的局勢會大不相同。但回到重點:DJT總統重構了共和黨的“最佳版本”,這個政黨現在面向所有人。不再是“鄉村俱樂部黨”(country club party),不再服務於“大企業”。雖然它仍然支持商業,但它的出發點是關心普通美國人。這一點,過去我們丟掉了。
CH加入WTO後,美國出現所謂“CH沖擊”,美國工人被邊緣化。民主黨人覺得這些工人是鐵票倉,不用討好;共和黨人則覺得這些人贏不到。而現在,在DJT領導下,他們的工資增長非常亮眼。
第三章:供應鏈的裂縫與重構;第四章:再平衡的試探與回撤。
以下為第三、第四章內容之簡要。因平台與相關考量,部分專業詞匯與地緣描述已作簡化。
過去二十年,全球化帶來了空前的商品流動與成本效率,但也埋下了區域失衡與產業空心化的隱患。一些發達國家的工業基礎遭遇重創,普通勞動者的薪資增長停滯,而大城市的金融與科技中心則高速膨脹。有人稱那是“一種沒有護欄的資本主義”——利潤在流動,社區卻在衰敗。
這場失衡的“反思”並非突然而至,而是在疫情之後加速顯現。一場公共衛生危機讓許多國家猛然意識到,關鍵原材料和戰略物資不能過度依賴海外供應鏈。如今,“脫鉤”不再只是一個政治術語,而是涉及國家安全、經濟韌性乃至民眾信任的深層議題。
當前,全球正進入一個被稱為“戰略脫鉤”的新階段:不是全面對抗,而是有選擇地重構供應鏈。特別是在醫療、能源、信息技術、磁性材料等關鍵行業,不少國家已明確提出要“自主可控”,建立本土或聯盟內的替代生產體系。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