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中国成立一所神秘大学
这所大学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也是与国内仅有的5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之一——其他4所分别为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
而且,康复大学规格之高,远超常规高校布局。
这所大学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牵头,教育部、中国残联、国家卫健委等多部委共建,连续被纳入“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还被写入《健康中国2030》核心战略。这种“顶格”配置,甚至超越了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热门领域——要知道,即便在芯片、量子计算等科技竞争制高点领域,中国也未曾单独成立任何一所高校。
站在高校建设“急刹车”关键节点,国家专门设立康复大学的意图何在?
这背后,是一个事关14亿人健康福祉与生命尊严的宏大命题,以及一个超乎想象的万亿超级市场。
4.6亿康复人群撬动万亿超级市场
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叠加健康意识的全面觉醒,康复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柳叶刀》数据,中国是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至少4.6亿人有康复需求。
需要澄清一点是:康复需求人群已经泛化,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残疾群体和术后患者。老年群体、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心理障碍群体、运动损伤人群、产后女性等都是康复的重要对象。

换言之,康复旨在帮助全年龄段人群提升全生命周期质量。
以产后女性为例:中国每年千万产妇中,70%腹直肌分离、50%盆底肌障碍、20%患有产后抑郁症,引发漏尿、脏器脱垂、腰背疼痛、体型走样、甚至因抑郁症引发自杀倾向。产后康复带来的不仅是生理修复,更是自信的重塑。
而产后妈妈触发的还只是每年千万的增量需求。此外,3亿老年群体、5亿慢性病患者、6亿亚健康人群以及无数健康机能提升人群,引发康复需求井喷。
与此同时,从政策层面来看,康复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这是一份执掌未来15年健康中国行动的顶层设计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其中明确将康复医学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2021年,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康复医疗作为“全民健康服务体系”支柱性地位。
2022年,作为“十四五”核心文件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康复提升至国民健康战略级地位。
……
总而言之,国家密集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从国家层面推动康复行业扩容。按照当前趋势来看,康复仍是“十五五”重要支持领域。
同样值得关注的事,科技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力量重塑康复产业。
一方面,外骨骼机器人、脑机接口、3D仿生器具等智能设备让看不见的人“看见”、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听不见的人“听见”、让残缺的人完整。
另一方面,数字化打破康复的时空限制,构建“云-端-网”协同的康复生态。如VR可以模拟各种康复场景,如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手部功能恢复训练等,让患者以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行康复训练。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