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雨融再发长文 媒体追问蒋雨融与绿发会谁在说谎
中国留学生的身份,代表中国青年在世界顶尖高校的演讲台上发声,这让其发言天然地带有了公共属性,公众自然有权追问:她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格和公信力?她的成功是靠自身实力还是某种“特殊通道”?她在引发争议之后,连续发声,获得极高关注度,是不是既想要西方名校光环,又想要中国流量红利?
蒋雨融在社交媒体上的两次回应,的确澄清了部分问题,却也带出更多疑点。
她未就父亲在绿发会任职一事做出回应,只表示自己进哈佛与绿发会无关,使用的推荐信都来自之前的导师和上司,绿发会确实给她开具了实习生推荐信,但并没有用上。但是,此前绿发会的官方账号,的确公开发文称,其副理事长周晋峰推荐了蒋雨融进入哈佛肯尼迪学院,并在事件发酵之后,迅速地删除了相关推文,且迟迟未发布正式声明,行动躲躲闪闪,说法两相矛盾,究竟是绿发会夸大其词,虚报“功劳”,还是蒋雨融依然有所隐瞒?

蒋雨融此前声明截图
此外,蒋雨融的哈佛演讲出圈后,曾有媒体报道时提及,她毕业于青岛六十五中,该校老师接受采访时回忆了她的求学经历,称其刚入学时比较内敛,但在学校文化的浸润下,开始主动发起学习小组,为同学答疑解惑,积极参与合唱团等社团活动,是全校瞩目的亮点。但是,在蒋雨融的叙述中,她的初中生活却是非常艰难和灰暗的,学校条件不好,风气不佳,她曾遭受严重的霸凌,很多次被一群校外女生摁在附近人迹罕至的地方,扒光衣服羞辱,很多次放学后缩在教学楼厕所的小隔间里不敢回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让人一头雾水的同时,也更让人疑窦丛生。如果蒋雨融这么优秀的学生,当年却遭遇如此严重的校园霸凌,那么学校恐怕难辞其咎。校园霸凌事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是个人的事,不能等闲视之,更不能成为网络八卦的一环。

蒋雨融此前声明截图
接踵而来的疑问和争议,让蒋雨融在社交媒体上所说的“堂堂正正地发声”“为更多没有办法为自己发声的人们发声”等豪言壮语,显得空洞和苍白,中国民众对西方精英叙事早已祛魅,不会再盲目崇拜所谓的“世界名校”光环,大家更为关注的,依然是公平与真相。优质的教育资源本就稀缺,若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对其他努力拼搏的学子极不公平,大家想知道的,无非是蒋雨融个人的入学途径是否正当,是不是每个拥有天赋,刻苦努力的求学者,都能获得同样的改变未来的机会。
蒋雨融当然有为自己辩解和发声的权利,但当前舆论已沸沸扬扬,仅凭矛盾重重的个人自证,难以取信于公众。要澄清事实真相,需要更为确凿的证据,更加清晰地释疑。绿发会作为发布争议信息的主体,有责任说明推荐信一事的来龙去脉,为何前后说法不一,是否真的存在不当推荐行为?青岛六十五中恐怕也需要认真对待舆论争议,为学生权益和学校声誉作出积极回应,消除公众疑虑。毕竟,唯有事实清清楚楚,发声才能堂堂正正。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另一方面,蒋雨融本人身上有太多的公共标签,在关于她的各种宣传中,她以蒋雨融在社交媒体上的两次回应,的确澄清了部分问题,却也带出更多疑点。
她未就父亲在绿发会任职一事做出回应,只表示自己进哈佛与绿发会无关,使用的推荐信都来自之前的导师和上司,绿发会确实给她开具了实习生推荐信,但并没有用上。但是,此前绿发会的官方账号,的确公开发文称,其副理事长周晋峰推荐了蒋雨融进入哈佛肯尼迪学院,并在事件发酵之后,迅速地删除了相关推文,且迟迟未发布正式声明,行动躲躲闪闪,说法两相矛盾,究竟是绿发会夸大其词,虚报“功劳”,还是蒋雨融依然有所隐瞒?

蒋雨融此前声明截图
此外,蒋雨融的哈佛演讲出圈后,曾有媒体报道时提及,她毕业于青岛六十五中,该校老师接受采访时回忆了她的求学经历,称其刚入学时比较内敛,但在学校文化的浸润下,开始主动发起学习小组,为同学答疑解惑,积极参与合唱团等社团活动,是全校瞩目的亮点。但是,在蒋雨融的叙述中,她的初中生活却是非常艰难和灰暗的,学校条件不好,风气不佳,她曾遭受严重的霸凌,很多次被一群校外女生摁在附近人迹罕至的地方,扒光衣服羞辱,很多次放学后缩在教学楼厕所的小隔间里不敢回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让人一头雾水的同时,也更让人疑窦丛生。如果蒋雨融这么优秀的学生,当年却遭遇如此严重的校园霸凌,那么学校恐怕难辞其咎。校园霸凌事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是个人的事,不能等闲视之,更不能成为网络八卦的一环。

蒋雨融此前声明截图
接踵而来的疑问和争议,让蒋雨融在社交媒体上所说的“堂堂正正地发声”“为更多没有办法为自己发声的人们发声”等豪言壮语,显得空洞和苍白,中国民众对西方精英叙事早已祛魅,不会再盲目崇拜所谓的“世界名校”光环,大家更为关注的,依然是公平与真相。优质的教育资源本就稀缺,若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对其他努力拼搏的学子极不公平,大家想知道的,无非是蒋雨融个人的入学途径是否正当,是不是每个拥有天赋,刻苦努力的求学者,都能获得同样的改变未来的机会。
蒋雨融当然有为自己辩解和发声的权利,但当前舆论已沸沸扬扬,仅凭矛盾重重的个人自证,难以取信于公众。要澄清事实真相,需要更为确凿的证据,更加清晰地释疑。绿发会作为发布争议信息的主体,有责任说明推荐信一事的来龙去脉,为何前后说法不一,是否真的存在不当推荐行为?青岛六十五中恐怕也需要认真对待舆论争议,为学生权益和学校声誉作出积极回应,消除公众疑虑。毕竟,唯有事实清清楚楚,发声才能堂堂正正。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