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纽交所上市就回国私有化,李书福在下一盘什么棋?
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对于目前旗下各品牌的定位,吉利控股这样说。
如今,在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之下,成本和技术成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吉利开始从“多生孩子好打架”转变为“集中协同”。
吉利控股表示,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在这一战略之下,吉利控股在过去半年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回归一个吉利’的背后,是吉利对品牌布局的反思与调整。前些年投资热潮席卷,多品牌战略盛行,但随着资本逐渐冷静,多品牌战略的弊端日益凸显,品牌分散导致资源无法集中调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发展活力。”张翔说。
对于极氪与吉利汽车合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两次整合背后
《台州宣言》后,吉利控股的第一个改革便是极氪与领克的合并。
2024年11月14日,吉利宣布了领克和极氪的合并计划。今年2月14日,极氪、领克完成股权交割,正式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极氪成立初衷是作为吉利向高端纯电赛道转型的抓手。平安证券的研报也分析道,当年选择独立于传统车企,可以让极氪轻装上阵,探索转型路径,以较快速度获取转型经验,并赋能给整个吉利汽车集团。
而如今,“极氪已成功培育壮大,私有化退市能避免资源分散,充分利用已有的海外市场经验与资源,优化集团的资本配置。”张翔说。
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极氪和领克品牌整合,将进行全面的产品梳理和规划,避免冲突。
节省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是最直接的效果。在财报电话会上,安聪慧称,在极氪和领克品牌整合后,双方研发投入预计将降低10%-20%,供应链成本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
吉利控股行政总裁桂生悦在电话会上也表示,极氪和领克如果不整合,必然带来同业竞争的内部矛盾,双方在研发、架构、销售等多方面也会出现重复投资和叠加花费的局面。
“如果不整合,无论是领克还是极氪,综合竞争力都无法提升。”桂生悦说。
本次私有化则是另一个考量。事实上,极氪退市并入吉利汽车,发生得很突然。
此前,极星已经在美国的交易所上市,但资本的力量并没有对这一品牌带来帮助。而今,极氪类似的迹象也开始明显。
2024年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1美元,市值98亿美元。但是自上市以来,极氪在美股市场的表现整体欠佳,股价一直在20至30美元之间来回波动,并未如此前上市的“蔚、小、理”一样实现股价飙升。
一位汽车行业的分析师认为,2025年4月,美国证监会启动大规模中概股退市调查,且极氪自身也一直亏损,这使得在目前的形势下,极氪在美国资本市场难以实现再融资。
他表示,只有私有化,极氪才能拥有继续应对市场竞争的“子弹”。
一系列调整正在进行中
“极氪之于吉利,是探索高端化的重要资产,如果因为资本的问题导致品牌没落,这对于整个吉利都是非常危险的。”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说。
目前,仍未实现扭亏是极氪面临的棘手问题。2021年至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高达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204.33亿元。
2024年全年,极氪品牌实现总营收约759.13亿元,同比增长47%。然而,全年净亏损却高达64.24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的不断攀升以及渠道搭建铺设的基础成本支出。
从销售数据来看,今年前4个月,极氪科技集团整体销量为15.53万台,其中领克表现尚可,销量为10.02万台,同比增长26%;极氪品牌销量仅为5.51万台,同比仅增长12%,增幅落后于领克。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如今,在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之下,成本和技术成为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吉利开始从“多生孩子好打架”转变为“集中协同”。
吉利控股表示,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在这一战略之下,吉利控股在过去半年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回归一个吉利’的背后,是吉利对品牌布局的反思与调整。前些年投资热潮席卷,多品牌战略盛行,但随着资本逐渐冷静,多品牌战略的弊端日益凸显,品牌分散导致资源无法集中调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发展活力。”张翔说。
对于极氪与吉利汽车合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两次整合背后
《台州宣言》后,吉利控股的第一个改革便是极氪与领克的合并。
2024年11月14日,吉利宣布了领克和极氪的合并计划。今年2月14日,极氪、领克完成股权交割,正式成立极氪科技集团,极氪持有领克51%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极氪成立初衷是作为吉利向高端纯电赛道转型的抓手。平安证券的研报也分析道,当年选择独立于传统车企,可以让极氪轻装上阵,探索转型路径,以较快速度获取转型经验,并赋能给整个吉利汽车集团。
而如今,“极氪已成功培育壮大,私有化退市能避免资源分散,充分利用已有的海外市场经验与资源,优化集团的资本配置。”张翔说。
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极氪和领克品牌整合,将进行全面的产品梳理和规划,避免冲突。
节省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是最直接的效果。在财报电话会上,安聪慧称,在极氪和领克品牌整合后,双方研发投入预计将降低10%-20%,供应链成本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
吉利控股行政总裁桂生悦在电话会上也表示,极氪和领克如果不整合,必然带来同业竞争的内部矛盾,双方在研发、架构、销售等多方面也会出现重复投资和叠加花费的局面。
“如果不整合,无论是领克还是极氪,综合竞争力都无法提升。”桂生悦说。
本次私有化则是另一个考量。事实上,极氪退市并入吉利汽车,发生得很突然。
此前,极星已经在美国的交易所上市,但资本的力量并没有对这一品牌带来帮助。而今,极氪类似的迹象也开始明显。
2024年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1美元,市值98亿美元。但是自上市以来,极氪在美股市场的表现整体欠佳,股价一直在20至30美元之间来回波动,并未如此前上市的“蔚、小、理”一样实现股价飙升。
一位汽车行业的分析师认为,2025年4月,美国证监会启动大规模中概股退市调查,且极氪自身也一直亏损,这使得在目前的形势下,极氪在美国资本市场难以实现再融资。
他表示,只有私有化,极氪才能拥有继续应对市场竞争的“子弹”。
一系列调整正在进行中
“极氪之于吉利,是探索高端化的重要资产,如果因为资本的问题导致品牌没落,这对于整个吉利都是非常危险的。”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说。
目前,仍未实现扭亏是极氪面临的棘手问题。2021年至2023年,极氪净亏损分别高达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204.33亿元。
2024年全年,极氪品牌实现总营收约759.13亿元,同比增长47%。然而,全年净亏损却高达64.24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的不断攀升以及渠道搭建铺设的基础成本支出。
从销售数据来看,今年前4个月,极氪科技集团整体销量为15.53万台,其中领克表现尚可,销量为10.02万台,同比增长26%;极氪品牌销量仅为5.51万台,同比仅增长12%,增幅落后于领克。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