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 美國一季度經濟環比萎縮0.3%,特朗普:關稅沒錯
受關稅前進口激增和消費支出疲軟等因素沖擊,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當地時間4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按年率計算下滑0.3%,幅度超過預期,為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收縮。去年第四季度,美國GDP環比按年率計算增長2.4%。
面對此番下滑,亂打關稅拳的特朗普有點急了。他在社交媒體上呼吁民眾“要有耐心”,堅稱“這與關稅毫無關系”,並急於甩鍋前任拜登,稱自己直到1月20日才上任,因此這是拜登政府帶來的“不利影響”。
經濟數據公布後,美股三大股指期貨跌幅擴大,納指期貨日內跌1.39%,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95%,道指期貨跌0.45%。
彭博社報道指出,此番萎縮標志著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連鎖反應初步顯現。一季度下滑0.3%的數據不及預期的-0.2%,較前值2.4%大幅回落,遠低於前兩年約3%的平均增長率。
經濟分析局報告顯示,淨出口拖累GDP近5個百分點,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多的,當季進口激增41.3%,為近五年來最大增幅,但由於這些商品和服務不是在美國生產的,所以它們會從GDP中減去,相比之下,美國當季出口僅微增1.8%。
占GDP三分之二比重的消費者支出僅增長1.8%,創2023年年中以來最低增速,超出預期的1.2%,但不及前值4%;一季度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環比初值3.5%,超出預期的3.1%,前值為2.6%。
英國《金融時報》稱,進出口差額是計算GDP的一個重要因素,GDP還衡量國內消費、投資和政府支出。一季度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企業趕在特朗普上調關稅前急於囤積庫存的影響,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商品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高點。
高盛在數據公布前的最新研報就指出,美國3月份商品貿易逆差擴大幅度超過預期。3月份貨物進出口雙雙增長,貿易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是消費品進口增加,反映了在關稅上調之前進口“搶跑”,導致庫存積累速度加快。
數據發布當天,特朗普在其“真實社交”上發文說:“這種股市表現是拜登留下來的,不是特朗普的。我直到1月20日才接手。關稅措施很快就會開始發揮作用,而且大量企業正以創紀錄的數量開始遷入美國。我們的國家將會繁榮發展,但我們必須擺脫拜登帶來的‘不利影響’。”
“這需要一些時間,這與關稅毫無關系(字體加粗),只是他給我們留下了糟糕的數據,但當美國經濟開始繁榮的時候,那將是前所未有的。要有耐心!!!”特朗普寫道。
盡管特朗普極力辯解,但最新數據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悲觀情緒。華爾街的一些經濟學家預計,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還將導致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預計,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低於1月份預測的2.7%,許多私營部門分析人士甚至認為美國經濟根本不會增長。
《華爾街日報》注意到,美國航空、百事可樂、寶潔等企業CEO均發出警告,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復無常正擾亂商業計劃、動搖消費信心。通用汽車29日因汽車關稅撤回了2025年盈利預測。高露潔CEO諾埃爾·華萊士上周下調全年盈利預期時稱:“不確定性導致消費者審慎焦慮。”
部分消費者為規避漲價提前消費,例如3月汽車銷量激增。但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黛安·斯旺克指出:“這種恐慌性購買實為透支未來需求。”
“我們持續給經濟加壓而非減負。美國經濟增長動能早在今年前就已減弱,緩沖空間日益縮減。”斯旺克說。
此外,關稅推高通脹與經濟動能減弱的雙重壓力,也令美聯儲陷入兩難。美聯儲主席鮑威爾4月中旬稱,短期內關稅極可能導致“物價上漲和失業率上升”,造成貨幣政策困境:任何抑制通脹的加息可能加劇失業,反之寬松措施或推高物價。
《紐約(专题)時報》形容,一季度萎縮0.3%與去年末季度2.4%的增長形成驚人反差。經濟學家普遍預測,隨著關稅推高價格、政策不確定性抑制企業投資,未來數月支出和投資將放緩。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經濟學家本·赫松表示:“有諸多理由預期美國經濟未來趨勢將繼續走弱。”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