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 評論:警惕中美關稅戰北京拿台灣祭旗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April 29, 2025
中國大陸鷹派人士利用關稅戰發表統一台灣的言論。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它們不是狂人囈語,不能等閒視之,要知道,這些言論有大陸強大的民意支持,也有可行性。
(德國之聲中文網)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最近在一篇博客文中威脅說,大陸有必要加大對台當局的極限施壓,包括對“台獨"軍事繩索的進一步勒緊,要向台當局傳遞清晰信號:幫著美國對華攤牌,意味著置他們自己於死地。胡是在討論特朗普政府在談判中要求其他國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而對台灣發出這個威嚇的。在胡看來,美國對華貿易戰已經加入“孤立中國”的地緣政治企圖,而台當局對華盛頓最言聽計從,正配合美方的無理要求,縱容台積電等將核心半導體產能遷往美國,加強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戰略打壓的高科技資源,直接幫著美國打科技戰和經濟戰。
胡的建議,眼下當然不會被北京采納。然而,在中美關稅戰的背景下,它代表的是一種民意,一種情緒。作為一位資深的、在大陸輿論場有影響力的媒體人,胡知道如何去迎合和鼓動民意。
事實上,拿台灣祭旗,是很多大陸鷹派人士為中美關稅戰制定的一個方案。他們認為,特朗普對中國加征的關稅,根本就是要美中經貿脫鉤,企圖從經濟上扼殺中國的發展。這不是要錢,而是要命。夏寶龍——這位負責香港事務的高級官員——前不久在一次視頻致辭中就直率地表達過這個意思。既然美國要中國的命,中國自然不能妥協,必須強硬反擊,而反擊包括各種政策工具和手段,台灣也是選項之一。用胡的話說,台灣過去是美國挑釁、牽制中國的地方,今後要反過來,成為中國打破美國戰略圍堵的破局點。換言之,如果中國大陸能夠用某種非和平的方式迫使台當局改變倚美抗中路線,乃至拿下台灣,將能使中國在東亞立威,打破美國的科技和戰略遏制。
如果不是北京壓制,台海戰爭恐早打起來了
故而,一些大陸鷹派呼吁,北京要把握好中美關稅戰的契機,一舉奪取台灣,反制美國。這些人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關稅戰為大陸收復台灣提供了難得機遇。民間對武統台灣也熱情高漲,胡的博客下幾乎所有的留言都支持其主張,要求北京統一台灣。大陸民眾早就對台獨不耐煩了。尤其賴清德上台後對大陸的強硬和敵對態度,全面配合美國打壓中國,讓武統的主張和聲音在大陸內部獲得了更大的市場和正當性。坦率地說,如果不是北京壓制,以所謂戰略定力來引導輿論,放任民意,台海戰爭恐早打起來了。
然而,北京的忍耐也不是沒有限度的。假使賴政府的台獨行動讓北京對和平統一完全絕望,將會誘使北京下決心采用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只是具體時間目前不好判斷。而在這一過程中,美中關稅戰很可能成為一個催化劑,它將從兩個層面影響北京加速解決台灣問題。
中國抵抗制裁的能力比俄羅斯弱
一個層面是,如果關稅戰在一段時期內不能緩解乃至停止,必須打出輸贏,那中國無論是輸還是贏,最後都極可能迫使北京對台動武。北京遲遲不願打台灣,不是不敢,而是想可能減少武統台灣帶來的代價,特別是要讓中國挺得住美國和西方的經濟制裁。莫斯科侵略烏克蘭所受到的西方全面制裁為北京預演了攻打台灣的後果。盡管中國在經濟上特別是工業能力上比俄羅斯強太多,然而,後者也有兩樣物品是中國相對欠缺的,即糧食和能源。
以中國的糧食產量,在戰爭發生後至多能夠滿足14億人的吃飯需求,能源肯定是不夠的。工業的龐大產能規模在美國和西方制裁下,很多企業將逼迫減產停工,工人大量失業,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民生,並可能引發社會動蕩。從這個角度說,中國抵御制裁的能力要比俄羅斯脆弱,某些鷹派學者也承認這點。北京當然也看到了這點。2020年,北京提出經濟內循環設想,增強中國經濟的韌性,減少對外需的依賴,一個考量就是針對未來可能的台海戰爭西方對中國的制裁。
關稅後果與制裁後果差不多
但是,特朗普對中國加征的高達145%的對等關稅以及北京的反制,如果將來不能緩解下來,等同兩國貿易實質脫鉤,它對中國所起到的破壞作用也就相當於打一場台海戰爭中國受到的美國制裁和禁運。特朗普本人曾說過,若中國進攻台灣,將對中國征收150-200%的關稅,而現在的關稅已經接近這個數字了。
只是和制裁不同的是,關稅戰影響的是中國對美出口,但還可以和除美國之外的西方國家做生意;而戰爭的後果必然是整個西方世界,也許還加上部分美國的非西方盟友,和華盛頓一起制裁中國。然而,關鍵還是在於美國的制裁。不過,考慮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和大多數國家都是最大貿易伙伴的事實,北京也可以此反制跟隨華盛頓制裁中國的國家。故也許時間一長,部分西方國家會松動對華制裁。美中關稅戰若嚴格限制在雙方,雖然在廣度上比不上台海戰爭中國受到的經濟制裁,可如果外溢,一些國家在美國的壓力下也不得不對中國加征二級關稅,中國受到的沖擊就會被進一步放大。這種情況下,和武統台灣的後果就相相差不多。站在北京的角度,它有什麼理由不去統一台灣?
1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https://t.co/SAUzKVDeYt— DW 中文- 中國大陸鷹派人士利用關稅戰發表統一台灣的言論。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它們不是狂人囈語,不能等閒視之,要知道,這些言論有大陸強大的民意支持,也有可行性。
(德國之聲中文網)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最近在一篇博客文中威脅說,大陸有必要加大對台當局的極限施壓,包括對“台獨"軍事繩索的進一步勒緊,要向台當局傳遞清晰信號:幫著美國對華攤牌,意味著置他們自己於死地。胡是在討論特朗普政府在談判中要求其他國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而對台灣發出這個威嚇的。在胡看來,美國對華貿易戰已經加入“孤立中國”的地緣政治企圖,而台當局對華盛頓最言聽計從,正配合美方的無理要求,縱容台積電等將核心半導體產能遷往美國,加強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戰略打壓的高科技資源,直接幫著美國打科技戰和經濟戰。
胡的建議,眼下當然不會被北京采納。然而,在中美關稅戰的背景下,它代表的是一種民意,一種情緒。作為一位資深的、在大陸輿論場有影響力的媒體人,胡知道如何去迎合和鼓動民意。
事實上,拿台灣祭旗,是很多大陸鷹派人士為中美關稅戰制定的一個方案。他們認為,特朗普對中國加征的關稅,根本就是要美中經貿脫鉤,企圖從經濟上扼殺中國的發展。這不是要錢,而是要命。夏寶龍——這位負責香港事務的高級官員——前不久在一次視頻致辭中就直率地表達過這個意思。既然美國要中國的命,中國自然不能妥協,必須強硬反擊,而反擊包括各種政策工具和手段,台灣也是選項之一。用胡的話說,台灣過去是美國挑釁、牽制中國的地方,今後要反過來,成為中國打破美國戰略圍堵的破局點。換言之,如果中國大陸能夠用某種非和平的方式迫使台當局改變倚美抗中路線,乃至拿下台灣,將能使中國在東亞立威,打破美國的科技和戰略遏制。
如果不是北京壓制,台海戰爭恐早打起來了
故而,一些大陸鷹派呼吁,北京要把握好中美關稅戰的契機,一舉奪取台灣,反制美國。這些人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關稅戰為大陸收復台灣提供了難得機遇。民間對武統台灣也熱情高漲,胡的博客下幾乎所有的留言都支持其主張,要求北京統一台灣。大陸民眾早就對台獨不耐煩了。尤其賴清德上台後對大陸的強硬和敵對態度,全面配合美國打壓中國,讓武統的主張和聲音在大陸內部獲得了更大的市場和正當性。坦率地說,如果不是北京壓制,以所謂戰略定力來引導輿論,放任民意,台海戰爭恐早打起來了。
然而,北京的忍耐也不是沒有限度的。假使賴政府的台獨行動讓北京對和平統一完全絕望,將會誘使北京下決心采用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只是具體時間目前不好判斷。而在這一過程中,美中關稅戰很可能成為一個催化劑,它將從兩個層面影響北京加速解決台灣問題。
中國抵抗制裁的能力比俄羅斯弱
一個層面是,如果關稅戰在一段時期內不能緩解乃至停止,必須打出輸贏,那中國無論是輸還是贏,最後都極可能迫使北京對台動武。北京遲遲不願打台灣,不是不敢,而是想可能減少武統台灣帶來的代價,特別是要讓中國挺得住美國和西方的經濟制裁。莫斯科侵略烏克蘭所受到的西方全面制裁為北京預演了攻打台灣的後果。盡管中國在經濟上特別是工業能力上比俄羅斯強太多,然而,後者也有兩樣物品是中國相對欠缺的,即糧食和能源。
以中國的糧食產量,在戰爭發生後至多能夠滿足14億人的吃飯需求,能源肯定是不夠的。工業的龐大產能規模在美國和西方制裁下,很多企業將逼迫減產停工,工人大量失業,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民生,並可能引發社會動蕩。從這個角度說,中國抵御制裁的能力要比俄羅斯脆弱,某些鷹派學者也承認這點。北京當然也看到了這點。2020年,北京提出經濟內循環設想,增強中國經濟的韌性,減少對外需的依賴,一個考量就是針對未來可能的台海戰爭西方對中國的制裁。
關稅後果與制裁後果差不多
但是,特朗普對中國加征的高達145%的對等關稅以及北京的反制,如果將來不能緩解下來,等同兩國貿易實質脫鉤,它對中國所起到的破壞作用也就相當於打一場台海戰爭中國受到的美國制裁和禁運。特朗普本人曾說過,若中國進攻台灣,將對中國征收150-200%的關稅,而現在的關稅已經接近這個數字了。
只是和制裁不同的是,關稅戰影響的是中國對美出口,但還可以和除美國之外的西方國家做生意;而戰爭的後果必然是整個西方世界,也許還加上部分美國的非西方盟友,和華盛頓一起制裁中國。然而,關鍵還是在於美國的制裁。不過,考慮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和大多數國家都是最大貿易伙伴的事實,北京也可以此反制跟隨華盛頓制裁中國的國家。故也許時間一長,部分西方國家會松動對華制裁。美中關稅戰若嚴格限制在雙方,雖然在廣度上比不上台海戰爭中國受到的經濟制裁,可如果外溢,一些國家在美國的壓力下也不得不對中國加征二級關稅,中國受到的沖擊就會被進一步放大。這種情況下,和武統台灣的後果就相相差不多。站在北京的角度,它有什麼理由不去統一台灣?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