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紐約時報:對華關稅可能無法拯救美國醫療用品行業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關稅] 紐約時報:對華關稅可能無法拯救美國醫療用品行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勞埃德·阿姆布魯斯特在得克薩斯州普夫魯格維爾的公司倉庫裡與他們生產的一些口罩合影。

根據對美國醫藥制造商協會創建的會員名單的審查,在大流行期間創建的107家公司中,只有五家仍在生產口罩和手套。


該協會的執行董事埃裡克·阿克塞爾說,如果對中國產防護裝備的關稅保持高位,將有助於美國制造商提升競爭力。“我認為這將改變市場行為,因為人們將不得不適應一個現實,那就是不再能從中國購買低於市場價的商品了,”他說。



但其他行業高管擔心,美國中國之間日益升級的報復性舉措可能會導致供應鏈中斷,並讓個人防護裝備短缺問題卷土重來。許多人表示,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將會抑制新的投資

“政策每四年改變一次,就已經很難做出商業決策了,而現在是每隔幾天就變一次,”咨詢公司Grant Thornton的醫療行業專家斯科特·麥克格爾說道。


關於利他主義創業精神如何匯聚力量應對嚴峻公共衛生危機的勵志故事,不該以這種方式結束。

兩黨政治領導人曾誓言再也不讓國家依賴外國制造的醫用防護裝備,國防部也花費了13億美元幫助美國公司在國內生產N95口罩和丁腈醫用手套。


2021年,國會草擬了法案,確保聯邦機構優先采購本土制造的醫療設備,以保障該行業度過不可避免的需求波動。

這是五角大樓長期采用的一種模式,他們每年花費數千億美元簽訂合同,在戰爭與和平時期維持國防相關公司的運轉



但這些最終並入到2021年《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的個人防護裝備措施存在漏洞,專家表示,聯邦機構為了購買價格較低的進口產品而尋求豁免,導致相關措施形同虛設。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