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紐約時報:對華關稅可能無法拯救美國醫療用品行業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關稅] 紐約時報:對華關稅可能無法拯救美國醫療用品行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

在受到廉價中國進口商品沖擊的國內產業中,口罩、醫用手套和其他保護醫護人員免受傳染性病原體侵害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制造商的損失格外慘重。


這一行業的衰落在新冠疫情期間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當時中國暫停出口此類商品,美國的醫護人員面對致命的空氣傳播病毒束手無策,而這種病毒迅速讓全國的急診室和停屍房不堪重負。

但當特朗普總統本月早些時候公布其關稅政策,而中國則以對美國產品征收84%的關稅作為報復時,美國僅存幾家防護裝備制造公司的感受卻主要是不安。

“我真的挺害怕的,”勞埃德·阿姆布魯斯特說到,他是疫情期間創辦的初創公司Armbrust American的首席執行官,該公司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家工廠生產N95呼吸器口罩。“一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這種‘猛藥’是必須的;但另一方面,這並不是一種負責任的產業政策。”




美國曾一度在個人防護裝備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具備病毒過濾功能的N95口罩和一次性丁腈手套都是美國的發明,但如今,美國醫護人員所使用的醫用防護裝備超過90%由中國生產。

盡管兩黨都曾誓言要結束美國對外國醫用產品的依賴,並支持大流行期間湧現出來的幾十家本土制造商,但各聯邦機構如今又重新依賴起廉價的中國進口產品。業內專家表示,在麻疹疫情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加上禽流感威脅以及與中國的貿易戰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美國再次依賴進口醫用產品的局面尤其令人擔憂。

“這劇情我們已經看過太多次了,”邁克·鮑文說。他的公司Prestige Ameritech是疫情前為數不多的本土口罩制造商之一,曾多次警告國會依賴外國生產的個人防護裝備所帶來的風險。


鮑文在四年前退休,但仍持有該公司的股份。他表示,過去幾年美國個人防護裝備行業的興衰完全是可以預見的。“我們一點教訓都沒吸取,”他說道。

看到護士們穿著垃圾袋的畫面時,得克薩斯州的商業地產經紀人約翰·比拉莫維奇震驚了,他和朋友在沃斯堡附近開辦了一家N95工廠,花費數十萬美元購買機器,最終每月生產120萬個口罩。

“感覺這就是應該做的事,”比拉莫維奇說,他的公司United States Mask是疫情初期令人恐慌的一年裡湧現出的100多家初創公司之一。

五年後,美國口罩公司和其他大多數初創公司都已不復存在。隨著大流行的消退,以及口罩成為政府越權和許多美國人認為的失去自由的象征,對個人防護裝備的需求放緩,這些公司受到了沉重打擊。但致命的一擊似乎早已注定:中國制造的裝備又回來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