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千万不要低估关税战带来的冲击 中媒急了 | Finance


[关税] 千万不要低估关税战带来的冲击 中媒急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然,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消费力的冲击,肯定比中美贸易的局部冲击要严重得多。但是,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占外贸总额的11.7%,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15%,中美贸易顺差更是总贸易顺差的30%,影响也不容小觑。

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社零消费总额从上一年度的同比增长8.9%下降到8%。不到1个点的降幅当然在可承受范围,但这对应的是中美贸易额下降14%,而且这一下降仅仅维持了一年。如果这次关税战导致更大比例、更长时间的中美贸易滑坡,对国内消费力的影响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其实,外需带内需的正相关性并不难理解。中国的“消费版图”和“外贸依存版图”高度重叠。粤、苏、浙、鲁四大经济强省,既是外贸主力,也是消费主力。外贸受凉,消费就会感冒。


这种联动效应也并不是沿海经济强省的“专利”,四川和河南两大内陆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会受到波及。川、豫两省的外贸依存度和贸易总额相对较低,但是出口的对美依赖度高达20%以上,高于所有东南沿海省份。而且,这两个省份的出口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美出口额虽然不高,从业的劳动人口并不低。就业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无需赘述了吧。

因此,中美贸易一旦遭遇重创,对内需消费力的直接冲击并非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总之,关税战阴影之下,对内需市场的消费力增长不能盲目乐观。用社零总额强劲增长的历史数据,套中美贸易的大变局,是毫无前瞻性的“算死账”。数千亿美元的对美出口受阻对国内消费力的冲击,即便以最乐观的估计,也很难得出国内消费保持正增长的结论。

没有消费力的增长,内需市场如何接盘数千亿美元的“出口转内销”呢?

03


总而言之,大规模的“出口转内销”不能简单地用宏观数据加加减减来算账。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非常复杂,涉及面很广,实际可能付出的经济代价远比贸易量的表面数据要高得多。

比如,对相关行业的产能冲击。部分对美出口的大宗消费品,本身就有产能过剩之虞。像家电产品,2024年国内空调总产能在2.8亿台左右,内外总销量1.8亿台上下,近亿台产能过剩。电视机、洗衣机的情况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要是大量出口产能“刀刃向内”,国内家电产业将会“卷”无可卷,不得不采取“降本增效”。由此产生的“经济账”要算,却又很难算得清。

再如,投资者信心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影响。关税战不仅撼动了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还会波及地缘政治、地区安全局势。由此衍生的种种不确定性无疑会在资本市场放大,对金融系统的承压能力更是严峻考验。

还有关税战对中国出口环境的“外溢效应”。虽然是中美两国“神仙打架”,但是其他主要贸易伙伴难免担心中国出口商品另辟市场“殃及池鱼”,从而采取一些过激的贸易保护政策。

所有的经济代价,最终都会向消费传导,消费者永远是经济的终极埋单者。因此,对我们而言,关税战不是一道宏观数据加减法的考题,而是一张从微观到宏观的庞大考卷,而且是一场难度很高的闭卷考试。如何在中美贸易大幅下滑的不利条件下提高国内市场的消费力,是这张考卷上的一道题,而不是答案。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