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後的深思,巴菲特會怎麼說?
日本的奇怪飯店,2017年3月進軍東京,開幕時總裁談到未來會有90%的服務工作由機器人負責,有多語種機器人協助辦理櫃台手續,還有機器人手臂幫客人存放行李,但經過3年多,證明機器人不能勝任這些任務,故障率高、不夠聰明亂回答問題等,反而增加人類服務生的工作量,最後飯店因此解雇了243 個機器人,改用真人服務。
造價高昂是人形機器人的共同挑戰,想要走進千家萬戶、做居家護工的工作,價格太貴,無法取代人力。
不少人感歎,本來以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發展可以讓自己像科幻小說裡所描繪的那樣,有一個魯濱遜的“星期五”,為自己端茶送水、做飯做家務、陪自己聊天,沒想到這個美夢還沒有實現,自己就被人工智能取代失業了。
據說目前我們的人形機器人主要的用途一是科研院校買去做研究,二是央企等大企業買去放前台做門面。
不過,筆者堅信,總有一天,會有具身機器人一邊為我們端茶送水,一邊陪我們聊天。
如果只是聊天,那麼不需要具身機器人,只要一個聊天機器人就可以了,比如ChatGPT,Chat本身就是聊天的意思。
也就是說,總有一天,具身機器人會有明確的、眾多的商業化用途,具身機器人行業形成站得住腳的商業模式。
不過就算到了那一天,投資人是否賺到錢,那是另一回事了。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