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後的深思,巴菲特會怎麼說?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後的深思,巴菲特會怎麼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之後,巴菲特告訴大家:“那則廣告中提到的人都已經消失不見了,包括銷售這些股票的37位投資銀行家以及美國汽車公司這個公司,他們都不復存在了。也許這就是他們為何將這些廣告稱之為‘墓碑廣告’的原因所在。”

這37人都消失了,有些是華爾街上最著名的銀行家,有些則是入行時間最長的銀行家,但他們都消失了。

巴菲特指出,1969年,紐約(专题)證券交易所上的企業平均股本為1100萬股,現在的平均股本為當時的15倍。汽車行業的規模是20年前的15倍。但是投資於汽車行業的人卻沒有賺到錢。


巴菲特分析,這背後的原因是從眾效應。

他說:“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非要為這一糟糕的結局找出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在無意識狀態下模仿了同行的做法。不管其中的一人做了些什麼,另外36人都會效仿。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才使得大型銀行在過去的15年來一直陷於麻煩之中。每當有大公司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時,其他人都會迫不及待地予以效仿。”

1999年7月太陽谷峰會上,巴菲特再次強調這個道理:造福社會的行業未必造福投資者。

他說:“我還是建議你回過頭來看看過去世紀初曾經改變整個國家的產業,這會很有啟發性——汽車業與航空業。先說汽車業,這裡有一頁(70頁當中的一頁)美國汽車與卡車制造業者的名單,總計約2000多家企業,其中有一家姑且叫伯克希爾汽車,另一家叫奧馬哈汽車。當時若你具有足夠的見識,你一定會說我們的未來在這裡,但時至今日,看看這些公司經過多年的競爭廝殺後,卻僅剩三家公司。所以這是一個對美國影響深遠的一個產業,也是對所有投資人影響深遠的一個產業(雖然與當初預期的完全不同)。”

他的這段話總是讓筆者想起動畫片《貓和老鼠》裡的場景,一群動物跳進來廝殺,畫面上只看到塵煙四起,看不到具體廝殺過程,等塵煙落地後,才看得清一地的動物,哪幾個死了,哪幾個活下來了。

要在2000多家企業裡選中最終勝出的那三家,這個概率太小了。所以做多投資新技術要獲勝太難了。不過,做空被新技術取代的東西,這個贏面很大。


巴菲特開玩笑說:“坦白說我很惋惜為何我的老爸當初沒有看空馬匹,因為當時在內布拉斯加州(专题)我們很容易就可以靠賣空馬匹來圖利。美國馬匹數量:1900年為2100萬;1998年為500萬。”

講完汽車業後,巴菲特又講了另外一個21世紀革命性的產業,那就是航空業,這是一個讓投資人想到其美麗遠景便口水直流的新興產業。

巴菲特說:“為此我特地跑去找當初所有的飛機制造商的資料,發現在1919到1939年間,大約有300家公司之多,但到現在可能只剩幾家還能苟延殘喘。這裡有最近二十年宣告破產的129家航空公司名單,大陸航空甚至聰明到名列該名單兩次。截至1992年,所有航空公司的合並淨利潤是零,沒錯連一毛錢也沒賺過。”


巴菲特又開玩笑說:“我在想假設當初萊特兄弟的小鷹號頭一次起飛時我也在其上,我一定會設法將它弄下來。”

他進而總結說:“對於其他深深改變美國人生活但對投資人卻沒啥好處的輝煌產業,諸如收音機與電視等,我不再贅述,不過我倒是要下一個結論,那就是投資的要旨不在於評估這個產業對社會有多大的影響,或是他有多少的成長性,而在於個別公司有多少的競爭優勢,且更重要的這種優勢能維持多久!一種具有重重保護的產品或服務才能真正為投資人帶來甜美的果實。”

也就是說,護城河非常重要。

總之,巴菲特認為,投資新技術成功概率很小,一是因為早期很難判斷鹿死誰手;二是因為,企業就算早期勝出,也很難構築護城河,抵御競爭。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