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美國威脅強制中概股退市,香港已做好准備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香港] 美國威脅強制中概股退市,香港已做好准備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征收所謂“對等關稅”。一時間,全球輿論劇烈動蕩。面對美國的關稅戰,中國選擇了對等反制。美國一些人提出了一些新方案,試圖加碼威脅。

上周,美國財長貝森特在被直接問及中國股票是否可能退市時,他回答說:“一切都擺在談判桌上。”近日,美國明星投資人凱文·奧利裡(Kevin O'Leary)也呼吁將對手的資產從市場上退市。他表示:“據我估計,截至今天上午,大約有價值5000億至7000億美元的市值應該退市,從交易所中摘牌,進一步向中方施壓,迫使其坐到談判桌前。”

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不在少數。


據不同統計機構的數據,截至2025年,中國美國上市的企業數量有所不同。據USCC的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共有286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

而根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目前在美上市(包括紐交所、納斯達克及美交所)的中概股總計有385家。另外,據綠專資本統計,截至2025年4月2日,已公開向美國SEC遞交IPO(其他方式不在統計范圍)待上市的中企多達78家。

2022年已經解決的問題,又拿出來威脅中概股?

“中概股”,指“中國概念股票”,即在美國股市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股票。剛開始,去海外上市的都是互聯網公司,但現在很多新能源車公司、芯片公司、醫藥公司也在海外上市。如果美國一些人想要強制中概股退市,所能拿出來的依據,應該就是《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

2002年前後,安然財務造假案後,美國國會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提升監管力度。該法催化出“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負責監管、檢查和懲戒會計師事務所的上市審計工作。

2018年底,PCAOB官網詳細列出了遭遇審計障礙的上市公司名單,大量中國公司在列。理論上,PCAOB可以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甚至國會提議,不予配合的外國公司,不能在美國上市,或維持上市,給予懲戒,並連帶懲罰負責審計的會計師。

2020年12月,這一問題加速,美國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對外國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額外的信息披露要求。雖然該法案適用於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但普遍認為,主要是針對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其證券禁止在美交易。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是在特朗普上一任期搞出來的,但並不能看作是特朗普的行為。2020年11月,拜登(专题)勝選。2022年3月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把百勝中國 (YUMC) 和百濟神州 (BGNE)、再鼎醫藥(ZLAB)、ACM Research盛美半導體(ACMR)、和黃藥業(HCM)列入暫定確認名單,要求上述五家公司必須在3月29日前提供證據,證明它們列入該名單存在爭議。這五家公司股票應聲大跌,恐慌蔓延至整個中概股板塊。

中國相關部門采取了冷靜、理性、專業的措施去應對這一局面。2022年8月26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簽署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協議。合作協議依據兩國法律法規,尊重國際通行做法,按照對等互利原則,去解決相關問題。

2022年12月15日,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發布報告,確認2022年度可以對中國內地和香港(专题)會計師事務所完成檢查和調查,撤銷2021年對相關事務所作出的認定。

當時問題解決了,這一次,一些人再次宣揚中概股退市論,理由仍然可能是中概股公司未達到監管要求。

特朗普政府動動嘴,受損的是美國投資

不過,退市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樣,特朗普和他的擁躉也未必知道,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公司的日常運營、償還債務、業務擴張、技術研發、市場營銷,或者留存與再投資等等。也就是說,錢已經在中國公司手上了。退市,承擔損失的是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

上市公司決定自願退市,或轉移到其他交易所,一般都會自行回購流通股票。當被並購或私有化退市時,也會回購股票。這些情況下,投資者不會有損失。另一種情況是被交易所強制摘牌,公司市值小於50萬美元,如果連續3個交易日收盤價小於1美元,或違反交易規則規定,或披露不足時,SEC就可以宣布該公司退市。




通常情況下,當某家公司退市後,投資者可能出現巨額損失。對此,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法案(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Act,簡稱SIPA)制定了一個退市賠償計劃(Delisting Trustee Program)。投資者可以據此獲得一定程度的賠償。

因造假退市,監管機構將公司的資產進行清算,讓上市公司賠償股民,盡可能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且,連帶追究相關責任人比如大股東、保薦機構的賠償責任。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股票從主板退市,公司仍然存續,那麼,投資者仍可以在場外買賣股票,享受分紅等待遇。

當股票被交易所摘牌強制退市時,為了彌補投資者的損失,證券交易所也會向投資者提供賠償。賠償金額一般是投資者在股票退市前的最後一次交易價格的20%,最高不超過500美元,最低不低於5美元。只能說聊勝於無。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以從證券交易所獲得賠償,但是他們將不能從被撤市的公司獲得賠償。

所以,對於中國公司而言,從美國退市,首先遭到巨大損失的是美國投資者。美國證券交易所的那500美元賠償沒有任何意義。中國公司不受美國法律管轄,在美國也沒有足額的資產,這個時候,是否回購這些股票就取決於中國公司。

那個時候,中國會為這些打壓中國公司的行為買單嗎?雖然此舉可以樹立中國公司的形象,但不如讓美國投資者去找那些始作俑者算賬,這會形成巨大的壓力。

而且,微妙的是,退市不會是突然的。退市從輿論醞釀到宣布,從政治到執行需要時間,從執行到停止交易,也有固定程序。最後接盤的人,或最後還持有的人,損失也不會太大。但這期間,各種消息會反復沖擊市場,相關股票會劇烈波動,這裡面就有資本大鱷的機會,而苦的是那些承受暴跌的投資者。


如果中概股退市,除了中國公司和美國投資者受損,美國資本市場的整體信用也會受損。這種毫無理由的、僅僅為了取悅特朗普或者民粹民眾的強制退市,絕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樣,只作為一種針對中國公司的專門工具。在現在這種特朗普向歐洲“開戰”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產生外溢效應。

比如,就如前面提到的,SEC公布的“存在本國政府阻礙PCAOB檢查的問題”的公司,也包括法國公司和比利時公司。那麼,這些公司會不會存在被強制退市的可能呢?雖然美國法國不至於完全破裂,但這並不代表一家法國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上能得到公正的對待。那麼,對於其他想去美國上市的公司而言,他們就要考慮一下了。

所以,當時就有人指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不僅阻礙外國公司赴美上市,也損害投資外國公司的美國投資者利益,削弱全球投資者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

香港已經做好迎回中概股的准備

當然,強制退市,並不是說,中國公司沒有損失。

公司上市,除了投資者購買新股,公司會獲得相應的資金外,上市還會對公司有多種利益。上市後,公司的大股東可將其持有的股權質押給金融機構,以此獲得貸款或其他形式的融資,間接為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公司雖然不直接從股票交易中獲利,但股票的活躍交易有助於提升公司形象,進而提升融資能力。當公司需要更多資金時,可以通過增發股票、配股等方式再次向市場籌集資金。

本質上,上市意味著一個更透明的經營狀況,以此減少和社會的溝通成本。

所以,維持一個上市的地位,對公司的長期經營,肯定是有好處的。被強制退市,直接的後果是股權無法質押,股票無法增發,公司融資渠道少了。即便投資者和消費者都理解是因為政治原因,而非公司本身問題,但公司透明度下降,也會影響公司經營。

總之,中國美國都是緊緊鑲嵌在全球貿易體系、資本體系中的國家,特朗普想畢其功於一役的各種短期辦法,注定是雙輸的。

中國企業失去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當然是一個損失。不過,中國並非沒有其他選擇。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4月13日表示,已指示證監會及港交所,為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做准備。目前,香港已建立便利已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在港進行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監管框架。從這個角度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創新,都至關重要。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