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手社保:只保障少數人,還是照顧千萬人?
如果京東、美團、餓了麼要全線雇傭高達數百萬的騎手,那這一部分成本必然會轉嫁到商家、消費者的身上,想必他們也不會樂意多支出。
02
要探討和比較兩種方案,有兩個前提是必須要厘清的。
其一是“五險一金”的覆蓋率問題。冰川思享號之前曾經做過一次科普,不妨再談一次。
2024年末,整個中國就業人員總量為7.34億,其中城鎮就業人員占比64.5%,也就是4.73億。擁有完整“五險一金”福利(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職工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加上住房公積金,統稱為“五險一金”)總數也就是區區的1.74億,刨掉住房公積金,擁有完整五險的人,2.45億,也就是33%。
在這個人群中,體制內人員的繳納數量,又占有了相當大的一個比例,在部分三四線城市甚至能達到60%—70%。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保市場,核心原因當然是因為人口基數的龐大。要讓全面社保成為全社會真正的福利保障體系,還需要漫長的時間,還需要大量的資源。所以,這不是在彈指之間就能夠解決的事情。
第二個基本前提是靈活就業人員的本質。騎手僅僅是靈活就業市場的一個形態而已,除了外賣騎手,還有快遞、電商、直播、自媒體、眾包設計等等數十上百種靈活就業形態,而這個人群的總數已經高達2億人之巨。
騎手之所以特別引發社會的關注與同情,一方面這些騎手已經成為了城市中顯性的存在,他們的故事也總是引發人們的同情與關心;另一方面他們的確工作強度大,風險高,所需的保障更加急迫。
但是如果要討論社會福利保障的問題,那就不應該厚此薄彼,因為所有這些靈活就業市場的人,都應該在某種程度、某個時間和某個節點上納入到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的網絡之中。
6萬人VS 1000萬VS兩億。這就是鐵一般的現實。不要假裝解決了6萬人的“五險一金”,就解決了千萬人的保障,這兩億人的社會福利就迎刃而解。遠非如此,問題依然擺在那裡。
全面簽約與負擔全部社保成本,其實又回到了傳統勞動關系中的兩分法老路。也就是全職雇傭與民事合作。前者承擔社保,後者不承擔。
但是針對中國所出現的龐大靈活就業人口,勞動三分法已經提出了一個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在以往兩種勞動關系上提出了第三種,不完全確立勞動關系的情形這一類別。而這一類別的核心要義,就在於其社保由國家、平台和個人共同分擔。
這切中了靈活就業人口缺少社會保障的現實情形,讓靈活就業者的基本保障能夠得到體現,能夠創造更加廣闊的就業機會,又不會因為一刀切的方式,讓平台不堪重負,從而壓抑創新。
如果堅持兩分法的就業形態,那麼是否意味著京東需要簽約達達平台的全部130萬騎手?另外兩家平台是否也需要簽約剩余的幾百萬騎手?
這既不現實,也不公平。
03
對於靈活就業人口而言,社保不僅僅是現實與願望之間的關系,而是要兼顧收入和保障的兩難選擇。
如果沿用傳統的“五險一金”模式,將靈活就業騎手變成全職騎手,就又落入到了工廠制管理的窠臼。
比如,全職騎手自然要接受雇主的約束,而苦單、難單、低價單,當然應該由受到保障的全職員工來承擔。而且,全職騎手相比眾包騎手,選擇性更少、博弈權更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國外的案例也許能提供一些參考。
2021年西班牙政府通過《騎手法》,明確配送公司與騎手之間的是勞動雇傭關系。這本來是好事,但在《騎手法》生效的幾天前,英國外賣公司“戶戶送”(Deliveroo)宣布退出西班牙,導致 3000 多名騎手失業。Adigital在《認定騎手勞動關系的經濟影響分析》報告中估算,80%的騎手可能因此失去收入來源。
新加坡《平台工人法案》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在法案施行前幾天,當地多家網約車平台先後宣布漲價,將費用轉嫁至消費者。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