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死亡中诞生爱的秩序:《破·地狱》及其"止血""催泪"的情感技术 | Finance


[深夜八卦] 死亡中诞生爱的秩序:《破·地狱》及其"止血""催泪"的情感技术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感受之后,如何对当下的情感进行描述,在普遍沉默压抑的谈话氛围里,文玥的嬉笑怒骂也显得格外醒目。入殓师中有一条特别的行规,即亲人不要将眼泪滴在尸体上,否则亡灵将难以获得宁静,在泉下“安息”——在这种语境下,因强烈情感而流出的热泪,顿时成为了动摇人心之物,它的出现由此变得恐怖,具有破坏性。反之,“不流泪”则发展为一种新的职业理性,不断监控、规训着人的身体,使它们仪表得当,不至过分哀戚。谨遵祖训的文哥就拥有一具从不流露真情的身体,道生注意到他“只在儿女不在眼前时,才能轻松地表达感情”,不仅自我克制,也无法接受他人的情感输出,无论文玥带着愤怒斥责,还是满怀柔情地询问,他都沉默以对,强行中断直接的情感交流。尽管临别前,这位父亲终于有勇气以遗书的形式剖白内心,承认了自己对子女的爱与愧疚,但仍然无法弥补多年家庭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缺席对彼此造成的创伤,使女儿学不会通过表达排遣负面情绪,只能采取放纵情欲的极端方式,用自毁来自我疏解。郭家的几回争吵中,男性成员普遍选择逃避——父亲拂袖而去、哥哥不辞而别——来搁置冲突,而文玥看起来“脾气火爆”,却对当下的感受极其忠诚。她的言行皆基于感性,但同时也勇于为感性的那一面负责,在照护瘫痪的文哥时,她看上去喜怒无常,对父亲的顽固不化而不解,也为父亲的行动不便而心疼,更是在父亲的一次次回避后仍然不懈地追问他对自己的看法,既耐心又任性。这些斑斓的情感变化,恰恰证明了父女关系不止于责任,而是仍含有两颗心的在场、两具身体的互相触动。如果说“抚慰生者”是丧葬师的终极目标,那么它也是郭文玥再稀松不过的日常,最终令文哥在爱而非沉默和忍受中安然离去,找寻到真正的宁静。



《破·地狱》剧照

哀悼之必要性在于人们能从中提取出一股普遍性的力量,它引起的悲伤不仅面向自我,也指向了他人和更广阔的社会关联。在最后的破地狱仪式中,无论是红衣起舞的郭文玥,安然离世的Hello文,还是主持仪式的见证人道生,他们都从明镜一般熊熊燃烧的火焰中获得了于自己人生有益的洞见,既感到生之有限,又进一步确信了爱之紧迫。电影揭开这世界最为神秘的面纱一角,它的成功似乎也在证实,死亡带来的教义兴许不只是摧毁,相反,它启发人去感受周遭活生生的器官运作的声音,从而致力于维护生命间“柔情的共同生活”。对于尸体的大胆暴露,也呵退了由于未知造成的恐惧,把病变和衰败变成了一件真正“亲切”的事,这就像巴特在母亲离世的漩涡中挣扎着写下的:“不,丧伤(忧郁)不是一种病。既非病,他们指望我如何治疗?回到什么状态?什么生活?服丧要努力的,应是通过它而重生,不再是一个平凡的人,而是一个更道德、更有价值的人,不仅是服了丧而已。”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4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