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贷款] 利率低至2.4%! 银行拼命借钱让人消费 什么信号?
比起前两者,发贷款的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尽管在很多人朴素的逻辑里,在经济前景还不太明朗的时候,主动加杠杆贷款去消费,并不明智。
央行披露的两项数据印证了这一点:现在的人们,还在拼命存款。
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专题)存款增加6.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73万亿元,仅2月份住户存款就增加3.2万亿元;
贷款则显得疲软:
2月居民贷款减少了3891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741亿元,虽同比少减2127亿元,但1-2月合计仍同比多减1898亿元。
存款增加,贷款减少,说明居民对于未来预期转弱,消费和投资的意愿下降。
普遍的避险情绪下,要扭转预期,国家必须给贷款端“上强度”才行。
对于很多银行来说,推销消费贷也有充分的理由:这是一门“薄利多销”的买卖,而且有助于银行转化一些不良资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3.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6%,其中信用卡、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等不良贷款余额增幅较大。
在此背景下,银行密集转让手头不良资产,迫切出清。据银登中心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额达到1100亿至1300亿元,这一规模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消费贷虽然原则上是只能用来消费,但从实际操作上,能给很多即将陷入债务困境的人起到纾困效果:
说明白点,就是银行再借一笔钱给你防止你逾期,而且利率还要比之前低很多。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个人的“债务置换”。

接下来一段时间,依靠利息差进行套利的贷款中介,也许会成为一门生意。
不过,消费贷的低利率,其实暗含着长期的债务陷阱。不少银行的优惠政策,都限定了必须是“第一次借款”,如果后续还想续贷或者加杠杆,那利率就要往上浮动了。
考虑到消费贷普遍的还款周期在2-3年左右,如果坚持一直借,消费贷利率水涨船高的速度会非常快。按照现行的法规,金融借款年利率最高可达到24%左右。届时需要偿还的利息,恐怕是个很大的数字。
一切命运中的馈赠,都早已标好了价格。出来混,总是要还钱的。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