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Windows斷供 華為電腦沒有退路了!
嗯…怎麼說,這底部的應用 Dock 欄,和macOS還真有幾分神似。

| macOS桌面界面
馬上就到4月,鴻蒙系統PC版蓄勢待發。有觀點認為華為能在手機系統上推出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PC端也能“照瓢畫葫蘆”復制原生鴻蒙手機系統的成功;也有的網友認為鴻蒙系統PC版要做下一個macOS,再現蘋果桌面系統的輝煌。
問題是在生態、適配等多個層面上,手機鴻蒙系統如今還不好說是遙遙領先,再復制到電腦上,就能與蘋果肩並肩,恐怕並沒有那麼容易。
成為下一個macOS
這次的新聞還傳遞了另一個信息:華為後面的電腦產品除了換系統,還得換芯片。
按道理如果華為能繼續使用英特爾或AMD的芯片,後面的產品還是可以依靠出廠裝Linux系統的模式堅持下去,最低限度也可以搞“Linux+鴻蒙系統”並行的方式,沒必要一刀切全部換鴻蒙系統。
也許華為打算借著操作系統換裝的契機,一口氣把芯片斷供的卡脖子問題解決了。
根據觀察者網報道,4月華為自研的商用AI筆記本將會用上鯤鵬CPU;而爆料博主@數碼閒聊站 曝光了華為的一款全新處理器:麒麟X90,也稱可能用到下一代的PC上。
隨著近年來基於Arm架構的M系列芯片蘋果Mac電腦爆火、基於高通Arm架構的驍龍X系列AI PC市場份額的不斷增長,加上華為自身在Arm架構芯片設計領域的豐富經驗,放棄過去X86架構的芯片和Windows系統,全面擁抱Arm架構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自研芯片、Arm架構、獨立於Windows的操作系統、想要構建以手機為中心的智慧生態,甚至桌面的外觀設計還有點相似…
macOS:市場中鴻蒙最像我。
只是成為下一個macOS,真有難度。
自1984年推出首個桌面操作系統以來,從Macintosh System Software到今天的macOS,蘋果用41年的時間不斷完善、優化,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封閉獨特生態,是它能成為世界上第二大桌面操作系統的關鍵。
今天的macOS擁有高達200萬款的高質量軟件(包括了兼容的移動應用),擁有成熟的開發者工具鏈(Xcode、Swift)和海量專業軟件(Final Cut Pro、Logic Pro),構築了應用生態護城河。
作為蘋果軟件生態的一環,macOS可以和手機共用剪貼板、共享手機屏幕、無痕流轉藍牙設備(比如耳機)等,極大增強了蘋果用戶的粘性。
還有性能強大的M系列芯片助陣,macOS的軟硬一體優化可謂是當前世界三大桌面操作系統的巔峰。在流暢性、美觀度等層面,甚至Windows系統也不是對手。
相比之下,還未起步的鴻蒙系統PC版還有很大差距。根據華為披露的數據,華為預計為整個鴻蒙生態年投入60億以進行生態建設、以推出10萬個原生軟件為目標,目前擁有鴻蒙開發者約700萬人。要做下一個macOS,華為在各種方面的投入都得加把勁。
而華為PC業務營收僅占集團總收入的3.7%,整個鴻蒙生態中會有多少資源向PC版傾斜,還是未知數。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