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英特尔:芯片霸主终将迎来的黄昏 | Finance


英特尔:芯片霸主终将迎来的黄昏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不少接近英特尔的人士认为,英特尔大公司病已深入骨髓,变得很难适应变化和风险挑战了。不久前辞职的英特尔董事陈立武对英特尔严重的大企业病很失望。他对媒体表示,公司人浮于事、不愿冒险、反应迟钝、低效运营。在2024年年底宣布裁员前,英特尔员工总数已超过12.5万人,同期英伟达和AMD的员工总数都不到3万人。

就像过去IDM一体化模式曾给予英特尔高达60%的高利润率,如今却成为PK不过专业代工的台积电的“罪魁”,时代带来的“馅饼”有可能会变成今天的“陷阱”。

英特尔在旧时代的包袱是太重了。陈荣华认为,放弃早期GPU研发和不愿意采用EUV导致制程落后的问题,不是英特尔眼光不行,更多是英特尔内部过于重视短期财务表现,过于谨慎和保守甚至导致研发节奏被打断,这才是导致英特尔落后的根本原因。


此前英特尔首位非工程师出身的CEO欧德宁曾对外解释当初拒绝苹果合作的真实原因,是来自董事会对财务数据的压力,迫使其不得不拒绝这个大单。

对此,英特尔原芯片设计经理陆德(化名)告诉记者,这是可能的。因为英特尔发展多年,董事会人员较多,股权也较分散,CEO讲话的分量较小。

至于创新业务,在英特尔内部要先面临内部传统赚钱业务团队的拷问,被否决是大概率的事。其实早在2005年,欧德宁就提出过收购英伟达,但董事会认为这笔收购太贵了,因此强烈抵制,收购也不了了之。

3.战略摇摆

病急乱投医和短期策略

在英特尔这些年错失市场技术变革之际,公司内部也是动荡不已,10年就更迭了4位CEO,这对于大型科技公司而言,显然不是好事。频繁的人事变动带来的是公司的不确定性增加,战略变动频繁,最终导致公司很难跟上市场变化形势,陷入恶性循环。

“英特尔被短视的财务追求和持续动荡的人事调整,困在了舒适区,这使得它即使拥有敏锐的技术嗅觉和频繁的市场尝试,也总是左右反复和浅尝辄止,最终错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技术趋势和时代机遇。”陈荣华说。


科再奇接手英特尔后,试图让公司迅速转型,摆脱对PC市场的依赖。然而,他在多条赛道上频繁出击,战略反复摇摆。一方面,他推出Xeon Phi试图争夺高性能计算市场;另一方面,又投入大量资源开发AI加速器Nervana。然而,所有尝试都停留在半成品上,产品往往性能不足、支持有限,市场并不买账。

这些公司高层的每一次错误决策,都像拆掉一根支柱,逐渐瓦解了这个巨大的芯片帝国。每一次犹豫与迟钝,都让它离未来更远一步。每一次错失的风口,都会成为未来竞争中的深坑。

2021年,基辛格接任CEO,被寄予厚望。他立志重振英特尔,提出IDM 2.0战略,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加速布局AI、GPU和高性能计算。

基辛格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时间窗口已关闭,而英特尔的资金和资源正被消耗在多个前线。尽管他决心十足,但英特尔的结构性问题和落后的市场地位,让这场翻盘显得十分艰难。


任扬表示,IDM 2.0战略是一个不错的战略,如果五年前实施,成功可能性很大。但在IDM 2.0执行未半时,这项计划的提出人基辛格已被强制离开了英特尔。

“英特尔是一家靠创新技术起家的公司,此前几个CEO都忽视了创新和技术基因,走了偏路,基辛格扭转了这个错误路线,但董事会太短视了,急不可耐地让他退休,其实这个战略再走两年也许就看到成果了,目前英特尔的18A工艺领先台积电了。”张国斌表示,所以这不是他的问题,是董事会的问题。

张国斌认为,英特尔董事会里真正懂半导体的人太少,导致大家不理解半导体的模式,后果就是浮躁和短视,并给执行者太多压力。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国内前两年的半导体投资热潮中,当时很多资本以为投了钱公司就能上市,所以疯狂涌入,他们的短视造成本土半导体业变得浮躁,产业泡沫有点大,不过经过这两年的低潮,泡沫挤出不少了。

而从董事会的角度,对基辛格没有耐心也可以理解。

根据英特尔的财报,2021年基辛格上台后,研发费用大幅上升,净收入与净利润却急剧下降。尤其是2023年,净利润率只有3.14%,创下了英特尔30年来的历史新低。同时英特尔2024年第三季度亏损达166亿美元,已连续三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造成这样的原因并不是基辛格没能力,而是过去留下的坑太大了。AMD CEO苏姿丰被问到如何看待基辛格的离任时,也表示基辛格处境非常艰难,一项战略需要5年才能看到成果,但董事会却没有这样的耐心。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