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盤後大漲11%!英特爾任命行業老將陳立武為新CEO | 溫哥華財稅中心


盤後大漲11%!英特爾任命行業老將陳立武為新CEO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據英特爾公司周三發布的聲明,英特爾公司任命陳立武(Lip Bu Tan)為下一任首席執行官。現年65歲的陳立武將於3月18日正式上任CEO。此前他於2024年8月卸任後,將重新加入董事會。

上述消息公布後, $英特爾 (INTC.US)$ 股價盤後大漲近11%,該股在周三美股常規交易中已上漲4.6%。過去12個月內,英特爾股價累計下跌超過54%,令市值跌至895億美元。

陳立武出生於馬來西亞,在新加坡長大,曾就讀於南洋理工大學並主修物理學,後來又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核工程碩士學位。他曾攻讀博士後轉向舊金山(专题)大學取得MBA。


在從事風險投資工作後,陳立武於2004年加入了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董事會。2008年,在當時的CEO離職後,他成為聯合CEO,並於2009年擔任單一CEO。陳立武在Cadence工作了十余年後轉任董事長,直至2023年離任:

Cadence與其競爭對手Synopsys Inc.共同主導著用於設計半導體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市場。隨著設備復雜度的不斷提高,他們的軟件和服務變得日益重要,工程師們依靠這些產品設計出包含數百億個晶體管及其互連的微型芯片架構。

陳立武的前任英特爾CEO是Pat Gelsinger,因未能有效重振英特爾的產品陣容而被董事會罷免。Gelsinger曾試圖將英特爾轉型為芯片代工廠,一家為外部客戶生產產品的合同制造商,但這一嘗試仍處於初級階段。

Gelsinger在2021年執掌公司時被視為潛在的拯救者,但在連續幾個季度令人失望的業績之後——其中包括2024年8月被分析師稱為公司歷史上最糟糕的一次季度報告,華爾街對他的轉型計劃失去了信心。

掌管英特爾曾經是業界最負盛名的職位,而如今,成為了芯片領域最艱巨工作之一。陳立武肩負起振興英特爾的重任。

挑戰重重

英特爾曾主導半導體領域數十年,在其巔峰時期,英特爾的盈利能力在制造業中異常突出,其毛利率曾超過60%,而如今已跌至大約一半。


英特爾如今正面臨市場份額下滑、制造困境以及盈利急劇下降的局面。公司還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最近不得不裁員約1.5萬人。

對於英特爾來說,最為突出的挑戰之一,是開發出能夠與英偉達產品競爭的人工智能加速芯片。英偉達曾長期處於英特爾的陰影之下,但在過去兩年中,英偉達得益於人工智能計算熱潮,其收入和市值大幅飆升。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面臨種種挑戰,英特爾仍然是全球收入最高的芯片制造商之一,年銷售額超過500億美元。公司的處理器仍然是全球70%以上的個人電腦和服務器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工廠也占據了全球先進制造產能的一大部分。


然而,產品開發上的失誤讓競爭對手占據了優勢。除了英偉達外,AMD在個人電腦和服務器市場中也獲得了市場份額,並且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比英特爾更具優勢。在這些挑戰的陰影下,英特爾甚至未能進入全球市值前十的芯片公司行列。

英特爾是美國政府根據《芯片與科學法案》資助最多的公司,總金額近80億美元,但這些資金的發放取決於英特爾是否能完成包括在美國建設和裝備新工廠在內的多個裡程碑。英特爾已推遲了部分建設計劃,包括在俄亥俄州的一個項目。

收購壓力

2024年,英特爾在費城半導體指數中表現最差,下跌了60%。隨著公司的價值暴跌至1990年代水平,曾經被認為不可想象的英特爾被收購的想法如今也變得更加現實。

英特爾的新任領導者將不得不應對來自收購方的種種接洽,並決定是否繼續堅持Gelsinger關於公司不需分拆的立場。華爾街中一些人士建議,將英特爾的芯片設計和制造業務分拆,這兩者在運營上已是分離狀態。

彭博社曾報道,高通、博通和Arm等公司已經探索過收購英特爾全部或部分業務的可能性。如果有正式提議出現,英特爾董事會將面臨巨大的壓力,需考慮Gelsinger可能早已否決的方案。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