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 拜登宣布再就业 进军好莱坞 牵出大佬背后的大佬
他在那里看了很多电影和电视节目,读了当时排名前十的书和能接触到的所有剧本,还订阅了几百本杂志,了解人们想看什么流行文化。
1968年毕业后,奥维茨决定放弃医学,去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工作。
对奥维茨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堪称严苛。60%的人会在试用期离开,但奥维茨坚持了下来,并在电视综艺节目方面表现得尤其出色。
一年后,他选择离职,去法学院继续学习,并在毕业后再次敲开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的大门。通常,该公司不会再聘用一个离职的前员工。但为了奥维茨,业界龙头开了先例。
事实证明,奥维茨的确是“潜力股”。
创办CAA后,他想方设法将一系列知名导演、编剧、演员变成公司的客户,找好项目后,就把自己选好的主创阵容和剧本“捆绑打包”一起卖给制片厂。
在他的运作下,CAA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他手下的导演、编剧、演员越赚越多。如此一来,更多名人选择与CAA合作。
1989年,奥维茨邀请着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为CAA设计新总部大楼。作为东方哲学爱好者,奥维茨喜欢武术,将《孙子兵法》视为自己的圣经。
事业风生水起时,危机潜伏在水面下。
奥维茨“强势”“铁腕”的作风引发了许多不满,人们称他是“恶霸”“变色龙”,甚至更难听的称呼。1995年,他离开了执掌20年的CAA,前往华特迪士尼公司担任总裁。
多年后,他回忆说:“当年我认为妥协是软弱的表现……这意味着我们有时会对别人有点粗暴。事后我发现,让其他人获得一些胜利,我们也可以发展得和现在一样大。”
“逆风翻盘”的掌舵手
奥维茨离开CAA后,迈耶和另一名合伙人哈伯也相继离职。1995年的夏天,CAA迎来史上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在此工作了十余年的理查德·洛维特,临危受命成为CAA总裁。另有四人担任管理合伙人。
和奥维茨一样,洛维特也是靠自己在娱乐圈打拼出头的“狠角色”。
22岁那年,从小在郊区长大的他,只身前往洛杉矶找工作,借住在一位朋友的公寓里,每天只能睡在地板上。洛维特非常不喜欢那段时光,他形容那时的自己“无所事事,也没有任何前途”。
好在,没过多久,他就在CAA的收发室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时,在邮件收发室工作的4个人里有两个人同一天辞职了,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个机会。”从那时起,洛维特就与CAA结下了不解之缘。
接任总裁后,洛维特经历了最艰难的6个月。
奥维茨等人离开后,他们对接的数十名重要客户也纷纷转向其他经纪公司,其中不乏好莱坞知名导演、演员、歌手等。
一时间,公司的士气一落千丈,从经纪人到代客泊车的服务员人人自危。洛维特向所有人保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其实,他也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自信,每天都在暗自担心公司是否能生存下去。
1996年,管理合伙人莫洛尼因毒品问题被迫离开公司,并于三年后自杀身亡。莫洛尼曾是CAA最耀眼的经纪人之一,也是奥维茨的得意门生。他的离开再次给洛维特沉重一击。
不过,洛维特没有就此消沉,依旧马不停蹄地开拓新的客户,逐渐带领CAA走出困境。
1998年,他成立CAA营销部门,专门为品牌和客户进行合作推广。成立之初,该部门便为可口可乐、喜达屋酒店等客户策划了营销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果。
2006年,洛维特带领CAA进军体育领域,被誉为“奥维茨时代后第一个重大举措”。据美国娱乐媒体《视相Variety》报道,体育板块一直是该公司盈利能力第二强的部门。
如今,CAA的业务范围已经多元化发展。除了经纪业务之外,CAA还涉及影视制作投资、媒体版权分销、投资银行、品牌营销、风险投资等领域,可谓全面开花。
如此看来,拜登选择CAA合作实属意料之中。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