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 A股開年在跌什麼?專家:發展資本市場需.....
投資者澆了一盆冷水,每個交易日主要走勢都在下跌,截至1月10日,滬指收盤“失守3200點”,三大指數均跌超1%,全市場超4800只個股下跌,逾百股跌超9%。
1月13日,A股迎來新一周的交易日,但不幸的是,A股開盤三大指數低開,上證指數跌0.62%,報3148.83點;深證成指跌1.01%,報9697.45點;創業板指跌1.08%,報1953.89點;滬深300跌0.75%,報3704.44點;科創50跌1.28%,報938.38點;北證50跌1.57%,報1008.23點。滬深京三市合計成交額115.66億元,全市場4649股下跌,407股上漲,398股持平,隨後沖上熱搜。

解讀:A股開年在跌什麼?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A股下跌還在繼續,那麼開年來A股在跌什麼?據媒體東方財富網13日報道分析了原因,大致可以歸結於三方面原因。
第一,國內政策空窗期的等待。眼下政策節點不如9-12月密集,政策真空期較長,財政政策春節前很難發力,短時間降准降息也有難度。真正的大招,預計春節後才出台。
第二,特朗普(专题)1月20日上台的等待。關稅戰臨近,出口和人民幣(专题)匯率或面臨一定的壓力,美元指數獨步全球。關稅預期的波動與地緣政治格局的反復無常,不斷攪動市場神經。
第三,年報預披露密集期的等待。A股年報業績預告將在1月中下旬掀起高潮,退市新規下,垃圾股暴雷的風險加大,此前有多少炒作,如今就有多少償還。
當然,暴跌並不意味著市場的崩潰,它只是市場情緒的一種反應。也沒有必要為了某個不可控的因素,給自己太多“加戲”,漲與跌,都只是某個階段的市場,行至於此罷了。據Wind數據統計,2005年至2024年開年下跌的情況出現過8次,分別是2010、2011、2012、2014、2016、2019、2022和2024年。
但是一年大概有250個交易日,開年“不紅”不等於說全年就不行。如2024年A股開年也是連續下跌,一路跌破2900點、2800點、2700點,2月5日甚至一度跌至2635點,但隨後A股開啟“春季躁動”,大盤在5月一度漲至3170點;此後更有6天漲800點的924行情,而縱觀全年整體表現並不那麼差。
雖然現在A股還處於下跌形勢,但十大券商依舊信心滿滿,也就後市發展表達了最新觀點。

來源於財聯社
發展資本市場需嚴刑峻法 完善受損投資者救濟機制
如何實現金融強國?如何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近兩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的觀點可是說到股民的心坎上,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
據媒體中國證券網報道,1月11日在第二十九屆(2025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吳曉求表示,資本市場是金融強國的重要載體,下階段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配套嚴刑峻法,防止IPO天使化,打通長期資金入市堵點、痛點,進一步完善受損投資者的救濟機制。
資本市場已經走出了陰霾,我們不能因為這幾天市場下跌就喪失了信心,要看到其運行結構、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未來資本市場改革重點方向是市場化和法治化。吳曉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首先是嚴刑峻法。吳曉求說,發展資本市場需要配套嚴刑峻法,只有嚴刑峻法,才能威懾欺詐上市、虛假信息披露、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刑峻法要排在第一位”。
其次是防止IPO天使化或VC化。吳曉求說,要深刻理解注冊制和IPO的內在含義,資本市場在推動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方面具有戰略性意義,但同時這些高科技企業必須符合IPO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必須防止IPO天使化,還要防止個別IPO的“ICU化”。
“資本市場不是‘救濟’市場,是為了企業更好成長。”吳曉求說,投資人需要回報,獲得與風險市場相匹配的風險收益率;企業融資後要為市場提供更多利潤。

再其次是要拓展資金渠道。他說,要打通資金入市的堵點、痛點。堵點包括三年長周期考核、商業保險資金入市償付能力指標等,同時進一步豐富央行關於資本市場流動性儲備的預期機制。
建設金融強國既需要硬實力,更離不開軟實力。吳曉求表示,金融強國建設離不開強大的實體經濟基礎和強勁的科技創新動力,這是硬實力。實體經濟是金融強國的根基和支撐,科技創新是金融強國的核心驅動力。
“某種程度上,建設金融強國比建設經濟強國、貿易強國甚至軍事強國都要難,因為它和國家軟實力息息相關。”吳曉求說,中國金融強國建設需要從法治、契約精神和透明度這三方面發力。
他表示,透明度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重要前提。建立更嚴格、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是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降低風險、增強市場吸引力的關鍵措施;信息披露的規范化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促進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吳曉求還分析了金融強國的實現路徑。在他看來,金融強國的實現路徑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其中,市場化是金融強國形成的歷史起點。吳曉求表示,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市場供需力量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化手段,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營主體的活力。
法治化是金融強國形成的制度基石。吳曉求說,構建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健全法律監管機制,確保市場規則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為金融強國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撐。有了法治化才有透明度,透明度是資本市場的生命線,有了法治化才有社會契約精神的延伸。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2025新年的A股給不少1月13日,A股迎來新一周的交易日,但不幸的是,A股開盤三大指數低開,上證指數跌0.62%,報3148.83點;深證成指跌1.01%,報9697.45點;創業板指跌1.08%,報1953.89點;滬深300跌0.75%,報3704.44點;科創50跌1.28%,報938.38點;北證50跌1.57%,報1008.23點。滬深京三市合計成交額115.66億元,全市場4649股下跌,407股上漲,398股持平,隨後沖上熱搜。

解讀:A股開年在跌什麼?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A股下跌還在繼續,那麼開年來A股在跌什麼?據媒體東方財富網13日報道分析了原因,大致可以歸結於三方面原因。
第一,國內政策空窗期的等待。眼下政策節點不如9-12月密集,政策真空期較長,財政政策春節前很難發力,短時間降准降息也有難度。真正的大招,預計春節後才出台。
第二,特朗普(专题)1月20日上台的等待。關稅戰臨近,出口和人民幣(专题)匯率或面臨一定的壓力,美元指數獨步全球。關稅預期的波動與地緣政治格局的反復無常,不斷攪動市場神經。
第三,年報預披露密集期的等待。A股年報業績預告將在1月中下旬掀起高潮,退市新規下,垃圾股暴雷的風險加大,此前有多少炒作,如今就有多少償還。
當然,暴跌並不意味著市場的崩潰,它只是市場情緒的一種反應。也沒有必要為了某個不可控的因素,給自己太多“加戲”,漲與跌,都只是某個階段的市場,行至於此罷了。據Wind數據統計,2005年至2024年開年下跌的情況出現過8次,分別是2010、2011、2012、2014、2016、2019、2022和2024年。
但是一年大概有250個交易日,開年“不紅”不等於說全年就不行。如2024年A股開年也是連續下跌,一路跌破2900點、2800點、2700點,2月5日甚至一度跌至2635點,但隨後A股開啟“春季躁動”,大盤在5月一度漲至3170點;此後更有6天漲800點的924行情,而縱觀全年整體表現並不那麼差。
雖然現在A股還處於下跌形勢,但十大券商依舊信心滿滿,也就後市發展表達了最新觀點。

來源於財聯社
發展資本市場需嚴刑峻法 完善受損投資者救濟機制
如何實現金融強國?如何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近兩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的觀點可是說到股民的心坎上,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
據媒體中國證券網報道,1月11日在第二十九屆(2025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吳曉求表示,資本市場是金融強國的重要載體,下階段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配套嚴刑峻法,防止IPO天使化,打通長期資金入市堵點、痛點,進一步完善受損投資者的救濟機制。
資本市場已經走出了陰霾,我們不能因為這幾天市場下跌就喪失了信心,要看到其運行結構、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未來資本市場改革重點方向是市場化和法治化。吳曉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首先是嚴刑峻法。吳曉求說,發展資本市場需要配套嚴刑峻法,只有嚴刑峻法,才能威懾欺詐上市、虛假信息披露、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刑峻法要排在第一位”。
其次是防止IPO天使化或VC化。吳曉求說,要深刻理解注冊制和IPO的內在含義,資本市場在推動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方面具有戰略性意義,但同時這些高科技企業必須符合IPO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必須防止IPO天使化,還要防止個別IPO的“ICU化”。
“資本市場不是‘救濟’市場,是為了企業更好成長。”吳曉求說,投資人需要回報,獲得與風險市場相匹配的風險收益率;企業融資後要為市場提供更多利潤。

再其次是要拓展資金渠道。他說,要打通資金入市的堵點、痛點。堵點包括三年長周期考核、商業保險資金入市償付能力指標等,同時進一步豐富央行關於資本市場流動性儲備的預期機制。
建設金融強國既需要硬實力,更離不開軟實力。吳曉求表示,金融強國建設離不開強大的實體經濟基礎和強勁的科技創新動力,這是硬實力。實體經濟是金融強國的根基和支撐,科技創新是金融強國的核心驅動力。
“某種程度上,建設金融強國比建設經濟強國、貿易強國甚至軍事強國都要難,因為它和國家軟實力息息相關。”吳曉求說,中國金融強國建設需要從法治、契約精神和透明度這三方面發力。
他表示,透明度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重要前提。建立更嚴格、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是提高資本市場運行效率、降低風險、增強市場吸引力的關鍵措施;信息披露的規范化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促進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
吳曉求還分析了金融強國的實現路徑。在他看來,金融強國的實現路徑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其中,市場化是金融強國形成的歷史起點。吳曉求表示,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市場供需力量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化手段,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營主體的活力。
法治化是金融強國形成的制度基石。吳曉求說,構建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健全法律監管機制,確保市場規則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為金融強國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撐。有了法治化才有透明度,透明度是資本市場的生命線,有了法治化才有社會契約精神的延伸。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