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香港優才"計劃,收割了數萬中產的大坑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香港] "香港優才"計劃,收割了數萬中產的大坑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自2006年啟動以來,香港的優才計劃一直被視為吸引全球人才的亮麗名片。其憑借“兩套計分制度”——成就計分制和綜合計分制,吸引了無數海內外精英的目光,似乎一條通往香港的新生路就在眼前。

這項政策的初衷是為了填補香港本地人才的空缺,提升國際競爭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金光大道”背後也漸漸顯露出了陰影。

01


中產家庭的“優才夢”與經濟壓力

對於許多內地的中產家庭來說,優才計劃曾是實現全球化夢想的快捷方式。

他們憧憬著通過這一計劃,不僅能夠在香港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還能讓孩子接受更國際化的教育

然而,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往往比想象中的更大。

很多家庭在申請過程中發現,優才計劃並非像想象中那般簡單和完美,反而充滿了層層不確定和復雜的挑戰。




且不說續簽壓力,單是申請優才計劃時對中產家庭的經濟要求就已經可謂苛刻,這些要求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成為了不少家庭的沉重負擔。我們先來看一下一些申請優才的具體經濟門檻:

財政要求: 申請者必須證明自己及其受養人(如有)能獨立負擔在香港的生活與住宿費用,不依賴公共援助。一般來說,個人資產證明要求至少12萬港幣,家庭則需提供36萬港幣以上的資金。

租房成本:對於許多中產家庭來說,香港的租金是一項不小的經濟負擔。申請者不僅要承擔日常生活費用,還得每月花2萬元租一個將將能住下三口人的“老破小”。


收入要求: 計劃的最新評核標准明確要求申請人在申請前一年,稅前收入需達到100萬港幣以上。這是對申請人在行業內競爭力的嚴格要求,也意味著不少中產家庭或許不再符合這一條件。

企業所有權: 如果申請者擁有公司,那麼該公司年利潤需達到500萬港幣以上,且他還需要持股50%以上。對於很多中產家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相當高的門檻。



除了這些財務門檻,申請人或許還得承擔高昂的子女教育費用。現實中,很多家庭為了滿足這些要求,不得不拼盡全力,而內地經濟的下行又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困境。收入降低的同時生活成本又在上升,這對誰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雙重壓力。

雖然大多數優才計劃的申請者都希望在香港找到新的職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但高房價、高消費水平以及經濟不確定性,讓這一切變得遙不可及。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