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香港优才"计划,收割了数万中产的大坑 | Finance


[香港] "香港优才"计划,收割了数万中产的大坑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自2006年启动以来,香港的优才计划一直被视为吸引全球人才的亮丽名片。其凭借“两套计分制度”——成就计分制和综合计分制,吸引了无数海内外精英的目光,似乎一条通往香港的新生路就在眼前。

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填补香港本地人才的空缺,提升国际竞争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金光大道”背后也渐渐显露出了阴影。

01


中产家庭的“优才梦”与经济压力

对于许多内地的中产家庭来说,优才计划曾是实现全球化梦想的快捷方式。

他们憧憬着通过这一计划,不仅能够在香港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还能让孩子接受更国际化的教育

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往往比想象中的更大。

很多家庭在申请过程中发现,优才计划并非像想象中那般简单和完美,反而充满了层层不确定和复杂的挑战。




且不说续签压力,单是申请优才计划时对中产家庭的经济要求就已经可谓苛刻,这些要求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成为了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些申请优才的具体经济门槛:

财政要求: 申请者必须证明自己及其受养人(如有)能独立负担在香港的生活与住宿费用,不依赖公共援助。一般来说,个人资产证明要求至少12万港币,家庭则需提供36万港币以上的资金。

租房成本:对于许多中产家庭来说,香港的租金是一项不小的经济负担。申请者不仅要承担日常生活费用,还得每月花2万元租一个将将能住下三口人的“老破小”。


收入要求: 计划的最新评核标准明确要求申请人在申请前一年,税前收入需达到100万港币以上。这是对申请人在行业内竞争力的严格要求,也意味着不少中产家庭或许不再符合这一条件。

企业所有权: 如果申请者拥有公司,那么该公司年利润需达到500万港币以上,且他还需要持股50%以上。对于很多中产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



除了这些财务门槛,申请人或许还得承担高昂的子女教育费用。现实中,很多家庭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不得不拼尽全力,而内地经济的下行又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困境。收入降低的同时生活成本又在上升,这对谁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双重压力。

虽然大多数优才计划的申请者都希望在香港找到新的职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但高房价、高消费水平以及经济不确定性,让这一切变得遥不可及。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