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 2024年中國股市如"過山車": 政策刺激難改頹勢
然而,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下行趨勢難以逆轉。台灣淡江大學教授蔡明芳表示,中國出口下滑、產業外移、外資撤離等現象,導致新技術和新投資進入乏力。缺乏景氣循環的經濟環境使中國難以恢復增長動力。
“你看不到這個景氣會有循環,就是有上有下,你看到的是這個景氣、這個國家的經濟,是會持續的下行、下滑、衰退,因為它只會往下,它不會往上。以目前中國的狀況,我個人是比較悲觀的,也就是說它比較難有看到景氣有往上的一個可能。”蔡明芳說,
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零售銷售成長意外放緩,表明消費部門依然疲軟。11月份中國進出口的數據也遜於預期,加上瀕臨破產的地方政府與下行的房市,和高升的青年失業率,都不利於中國長期的經濟發展。
近期的一份美國智庫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的調查,呈現出外國企業首席執行長(CEO)對於中國仍存悲觀情緒。調查指出,CEO們的信心從半年前的56降至49。高於50代表樂觀,低於50代表悲觀,凸顯外商對今年中國經濟仍有揮之不去的擔憂。
國際投行與企業信心分化
國際投行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則是各有不同看法。匯豐投信12月17日發表的2025年中國經濟展望指出,中國可能已跨越了轉型路上最具挑戰性的時期,未來12個月內,中國可能推出更果斷性的刺激措施來扭轉市場趨勢,投資中國股市的機遇相對樂觀。盡管面臨美國提高關稅及制裁的挑戰,但中國企業在承受壓力下展現出相當大的韌性,尤其看好在國外市占率不斷成長的公司。
瑞銀資產管理認為,中國是全球最便宜的股票市場,未來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台灣富邦證券投顧在12月初發表的中國2025經濟展望則指出,特朗普重返白宮是影響中國經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盡管美國最終提高關稅的幅度可能低於 60%,但在各方面的限制,勢必大幅削弱中國的出口成長動能,對中國經濟將造成傷害。不過,報告也說,這或將迫使中國加大產業投資及促進內需成長的力道,對中國可以說是同時面臨挑戰與機遇。
彭博則引用中國華西證券的分析報道,指中國市場後續或將面臨較長的政策真空期,基本面回暖仍處於待驗證狀態,資金對後續走勢看法存在分歧,難以支撐市場形成多頭行情,仍會是震蕩格局。
下調明年經濟成長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對中國2024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至4.8%,低於北京政府設定的5%增長目標。
盡管北京明年仍設定了5%的目標,但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將其下調至4.3%,摩根大通甚至預測中國明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落在3.9%,而且人民幣兌美元將貶至約7.5,顯示一般預料中國的整體經濟情勢在2025年還會進一步放緩,並且為區域經濟造成壓力。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