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 本輪行情第3次!A股站上所有趨勢線,下周很關鍵了
當然,這裡也要給大家提個醒,即消息落地後,不必輕易去認定是“超出預期”“符合預期”還是“不及預期”,而在交易策略上操之過急。
此前10月首個周末的財政部新聞發布會,就有過類似關於預期的爭議,但後續A股的走勢證明,行情仍在繼續。
中泰策略分析師王永健認為,討論這次的預期問題時,應區分“預期是誰的預期”。
其表示,根據目前的市場資金結構,市場上的預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活躍資金,二是機構資金。兩者對政策的預期是有所不同的。
活躍資金比較關注政策的持續性,比如財政政策能否延續積極擴張,貨幣政策能否進一步寬松,監管政策能否保持溫和。
而機構資金對於政策的關注點,更加注重政策的投向和效果。比如在化債之外,對於消費、房地產等領域有無相關支持,能否把通脹預期拉起來等等。
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對政策的期待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要在把握市場邊際定價權的基礎上來看政策。基於今年以來市場資金交易結構的變化以及當前定價權的歸屬,其表示,傾向於偏寬松的政策預期的引導,預計能夠支撐市場方向向上。
最後,回到板塊。
除了大金融,今天還有兩個方向表現比較突出,這裡簡單回顧。

1)人工智能(應用端),包括傳媒
消息面上,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當地時間12月4日在社交媒體透露,接下來的12個工作日中,每天都將進行一場直播。在總共12場直播中,公司將展示一些新產品或者樣品。
也就是說,AI應用端迎來了一個持續時間較長的事件催化。
一方面,資金的熱情顯然與後續推出產品的成色掛鉤,也許本周末和下周,會有不少科普相關概念股的“小作文”傳出,投資者需要仔細甄別;
另一方面,該事件的刺激力度可能也有邊際遞減效應,即越往後,市場越容易感到“審美疲勞”,因此“要信早信”或許是中上之策。
2)韌性城市(新型城鎮化)
消息面上,昨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對韌性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城市安全韌性持續提升,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雖然“韌性城市”一詞前幾年就有了,但考慮到各交易軟件上還沒有形成專門的概念板塊,因此某種程度上仍可視作“新型城鎮化”下的細分新題材。
中信證券表示,新型城鎮化意味著新的多層次的不動產空間需求,包括平價居住空間的需求、改善型大戶型商品住房的需求、城市更新的需求、高質素商業不動產的空間需求。城鎮化對空間的需求不僅意味著要新建一批不動產,也意味著有更多不動產運維和流轉相關的需求。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