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 本轮行情第3次!A股站上所有趋势线,下周很关键了
当然,这里也要给大家提个醒,即消息落地后,不必轻易去认定是“超出预期”“符合预期”还是“不及预期”,而在交易策略上操之过急。
此前10月首个周末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就有过类似关于预期的争议,但后续A股的走势证明,行情仍在继续。
中泰策略分析师王永健认为,讨论这次的预期问题时,应区分“预期是谁的预期”。
其表示,根据目前的市场资金结构,市场上的预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活跃资金,二是机构资金。两者对政策的预期是有所不同的。
活跃资金比较关注政策的持续性,比如财政政策能否延续积极扩张,货币政策能否进一步宽松,监管政策能否保持温和。
而机构资金对于政策的关注点,更加注重政策的投向和效果。比如在化债之外,对于消费、房地产等领域有无相关支持,能否把通胀预期拉起来等等。
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政策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在把握市场边际定价权的基础上来看政策。基于今年以来市场资金交易结构的变化以及当前定价权的归属,其表示,倾向于偏宽松的政策预期的引导,预计能够支撑市场方向向上。
最后,回到板块。
除了大金融,今天还有两个方向表现比较突出,这里简单回顾。

1)人工智能(应用端),包括传媒
消息面上,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当地时间12月4日在社交媒体透露,接下来的12个工作日中,每天都将进行一场直播。在总共12场直播中,公司将展示一些新产品或者样品。
也就是说,AI应用端迎来了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事件催化。
一方面,资金的热情显然与后续推出产品的成色挂钩,也许本周末和下周,会有不少科普相关概念股的“小作文”传出,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
另一方面,该事件的刺激力度可能也有边际递减效应,即越往后,市场越容易感到“审美疲劳”,因此“要信早信”或许是中上之策。
2)韧性城市(新型城镇化)
消息面上,昨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着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虽然“韧性城市”一词前几年就有了,但考虑到各交易软件上还没有形成专门的概念板块,因此某种程度上仍可视作“新型城镇化”下的细分新题材。
中信证券表示,新型城镇化意味着新的多层次的不动产空间需求,包括平价居住空间的需求、改善型大户型商品住房的需求、城市更新的需求、高质素商业不动产的空间需求。城镇化对空间的需求不仅意味着要新建一批不动产,也意味着有更多不动产运维和流转相关的需求。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