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住房 通膨 医疗保险:一次看懂川贺社会福利政策之争 | Finance


[保险相关] 住房 通膨 医疗保险:一次看懂川贺社会福利政策之争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左: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右: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

随着2024年总统大选的临近,有关社会福利政策的争论再次成为选民关注的焦点之一。民主党共和党之间在福利政策上的分歧,反映了两党对政府干预、个人责任、经济公平以及政策优先事项的截然不同立场。


根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近期的一项民意调查,大多数美国选民将社会保障列为他们决定投票的重要议题之一。而另一项盖洛普调查显示,住房问题成为美国人第二大财务忧虑,仅次于通货膨胀。尤其是18至29岁的年轻选民,除了通货膨胀和医疗保健之外,住房问题也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

社会福利政策之所以成为大选中的关键议题,部分原因是美国两大政党对政府在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中的作用持有不同的理解。副总统哈里斯(Kamala Harris)和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分别代表了两党的不同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纽约时报》8月报道称,哈里斯与特朗普之间的总统竞选,“标志着至少一代人以来最为激烈的反贫困政策之争。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数百万低收入美国人的经济保障。”

2020年初新冠(COVID-19)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经济,时任总统的特朗普曾签署包含大量援助的经济刺激计划,为贫困人口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拜登总统和哈里斯入住白宫后,则推动了更多的政府援助措施,旨在加速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及进一步降低贫困率。

包括哈里斯在内的民主党人认为,政府在缓解民众生活困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哈里斯的政策平台主张延续并扩大这些援助政策,包括食品、医疗和住房补贴,并恢复子女税收抵免政策,将其转变为为有子女家庭提供基本收入的保障。哈里斯也支持将联邦最低工资提高到15美元,并大力倡导托儿补贴和带薪家庭假等项目。

相比之下,特朗普则更倾向于强调他在2017年推行的《减税和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TCJA),并认为这一减税政策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使贫困率在疫情前降至历史新低。该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将于明年到期,特朗普已经承诺如果当选就将延长这些减税政策。特朗普在任期间还提议削减包括医疗补助(Medicaid)和食品券项目(SNAP)在内的多项社会福利,他认为这些项目规模过大,且容易滋生欺诈。他还寻求减少接受住房补贴的人数并提高他们的租金。


民主党希望在疫情反贫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但共和党指责拜登总统和哈里斯推动的数万亿美元联邦支出引发了通货膨胀,并认为这些援助削弱了劳动积极性,”《纽约时报》报道说。

美国之音为您整理了两位候选人在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等政策上的立场和观点——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与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和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是两党争论的焦点之一。

最新的社会保障信托基金报告预计,老年与遗属保险和残疾保险信托基金只能够在2035年前支付全部福利,但如果国会不采取行动,之后福利将减少到约83%。根据美国社会保障署的数据,美国每月约有6800万人领取某种形式的社会保障福利,联邦政府每年为此支出约1.5万亿美元。

联邦医疗保险信托基金的报告显示,医院保险信托基金的资金流可维持到2036年,此后只能支付89%的费用。目前,美国有6750万人参与联邦医疗保险。该项目为65岁以上人群以及一些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的年轻人提供健康保险和处方药保险覆盖。

哈里斯的政策

根据哈里斯的竞选网站,她主张通过增加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特别是对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富人,来确保社会保障和联邦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