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刘亦菲代言蚂蚁保:年轻人也开始买保险了 | Finance


[保险相关] 刘亦菲代言蚂蚁保:年轻人也开始买保险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95后王念,则是被一则热搜触动。2022年10月,王念刷微博时看到了#95后小伙患白血病2年理赔88次#的热搜。他想到自己体检时有几个指标不正常,已有轻度脂肪肝和浅表性胃炎,再想想肩上还有上百万的房贷,她觉得需要对冲下风险。一番研究之后,她在蚂蚁保里下单了好医保长期医疗险,用一年三四百块钱的保费买一个安心。

这可能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心态。《2024年95后保障意识趋势洞察报告》显示,80%的受访95后选择在医保之外加配健康险,30%的95后会选择为父母投保商业险。蚂蚁保平台的数据则显示,三分之一的用户在给自己投保的同时,也会为家人投保。

笑晶在28岁那一年就给父母投保了健康险,没想到一年后派上了用场:母亲被确诊胰腺癌。为了专心陪妈妈看病,笑晶辞职当起了“全职儿女”,抗癌两年多,她给母亲理赔了36次共82万。


02 从被推销保险到主动买保险

有调研显示,国内传统保险公司的投保客户,平均年龄为45岁,以40岁前后的客户为主。而互联网保险出现后,年轻人保障意思上升,接触购买保险的渠道变多,变简单。像姜阳、王念、笑晶这样的85后、95后,是蚂蚁保平台上的主力投保用户。互联网汇集了小而分散的保障需求,让年轻保民的保险意识迅速成长,也让保险行业的用户结构逐渐年轻化。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保民的保险消费习惯,也和上一代截然不同。可以说,60后70后的商业险,多半是由线下代理人推销而交易成功的。但年轻一代保民,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购保险的保民,大部分是主动发起和购买的。

无论在蚂蚁保的平台上还是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主动搜索保险的意愿正在变强,社交平台上关于“保险”关键词的搜索,连续几年都是成倍增长。比如,在蚂蚁保平台上,最大的搜索词是车险和医疗险,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主动搜索、购买保险

保险这一类复杂决策的商品上,这一届网友运用互联网工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攻略闭环:他们通常会先去社交平台上查找相关产品或攻略,自己对比研究后,辅之以周围朋友的一些经验或评价,然后在专业平台上下单购买。

姜阳在买保险之前就上小红书、知乎研究了两三天。在各大平台上,各种达人会晒出各种购买保险的攻略,产品对比、保司介绍、避坑指南、理赔手册,应有尽有。他在了解产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还能顺带看一下购买过网友的真实评价或者理赔经验。


姜阳的要求只有两点:一是性价比要高,用小钱办大事,只考虑医疗险,重疾、寿险现阶段暂不考虑;二是希望在互联网上直接购买,自己能掌握主动权,不要通过经纪人被动的推荐。反复研究后,姜阳再回到支付宝完成投保。



王念也是在看完那个热搜后,先自行对比研究了一番,然后在支付宝上投保了人保健康承保的“好医保”长期医疗险。


姜阳与王念并非个案,因为高性价比、投保方便、线上化理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线上买保险。而保险公司们,也看到了这一趋势,越来越重视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经营,收获新的业务增量。

03 越来越完整的互联网保险体验

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的共同努力下,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保险的体验,也确实越来越透明和完善了。

除了购买方便外,像蚂蚁保这样的平台,也开始提供保险方案规划、线上理赔服务,只不过,互联网更多依靠的是技术解决方案,而不是人力。

去年4月,蚂蚁保上线了智能保险配置功能“省心配”,姜阳输入了年龄、预算、地区等信息后,“省心配”给他输出了一个包含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与寿险的基础配置方案。“如果对保险啥也不懂,也懒得去学习新知识,那就用这个最省心。”姜阳说。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延伸阅读

    _RELATED_NEWS_MORE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Security Code *: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