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继续大涨 从假期数据观察中国市场的信心
中国媒体报道,10月1日当天保利在北京销售额达1.87亿元人民币,北京的招商玺认购额1.25亿;安居客数据显示,上海假期前5天二手房成交量达到1125套,同比上涨379%;中介平台贝壳称,10月1日广州单日看房量同比上涨41.7%;深圳中介平台乐有家的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6日,该平台的新房成交量同比上涨979%,10月1日当天成交了600套,为过去三年最高。
“这轮楼市的回暖是与股市同步开启的。”中国财经媒体人秦朔撰文称,股市和楼市是互相促进的,只有股市提升,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信心才会更强,购房者入市也会更为坚决。同时由于股市上涨,不少股民有机会获利离场,从而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购房。
“制约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就业预期和房价预期,决定中国房地产走向的根本力量是收入预期和人口支撑。这些都需要政策的支持。”秦朔称。
假期人流量复苏
“十一”是中国全年最长的两个假期之一,因此旅游和消费的表现备受关注。
据中国交通部统计,国庆假期前五日(10月1-5日)全国公共交通(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约14.6亿人次,日均旅客发送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4%,较2023 年同期增长 6.3%。
国庆假期前五日高速公路平均流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57%,高于今年中秋及五一假期日均车流量同比增速。
截至10月5日,国庆假期香港和澳门的日均入境人数约47万人次和16万人次,分别较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25%和15%。
消费上,中国国税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1%,全国汽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1.7%,其中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5.8%。
餐饮方面,美团公司的数据显示,假期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同比增长33.4%。
消费的提升,对中国经济来说尤为重要。2023年时消费占据全年经济增量的82%,拉动效应明显,而今年上半年零售总额同比2%的增长,是疫情之后最弱的水平,这表明消费者信心疲软仍是经济复苏的主要阻力。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经济学家哈利·墨菲·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向BBC中文表示,包括欧盟电动车关税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可能使中国制造业承受压力,中国将不得不依靠提振国内经济来推动增长,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阻止房地产市场下跌和鼓励国内消费,而这两方面都需要大量干预。
经济政策调整
10月8日的另一场重头戏在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较为罕见地派出“一正四副”的高规格出席,发布会前市场翘首期待更强力的政策。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压力,将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各方面都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两重”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郑栅洁表示,将在年内提前谋划并下达2025年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
此外,郑栅洁表示,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针对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针对前期股市震荡下行等问题,出台有力有效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向BBC中文表示,“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并未宣布额外的财政支持,与市场预期相差甚远,并导致会议期间股市出现调整。不过,我们认为支持增长的政策立场仍未改变。 尽管国庆长假前股市过热,可能会促使政府在考虑刺激经济的方式时更加谨慎,确保财政和货币宽松资源流向经济较弱的领域。”
未来趋势
苏月分析认为,根据此次发布会的内容判断,推进城镇化是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国家发改委提到,未来五年城市管道工程建设有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潜力。此前,经济学人智库曾强调,随着交通和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达到饱和,市政工程将成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这与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相吻合。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整个假期,北上广深四座城市迎来看房潮——“这轮楼市的回暖是与股市同步开启的。”中国财经媒体人秦朔撰文称,股市和楼市是互相促进的,只有股市提升,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信心才会更强,购房者入市也会更为坚决。同时由于股市上涨,不少股民有机会获利离场,从而有更充足的资金用于购房。
“制约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就业预期和房价预期,决定中国房地产走向的根本力量是收入预期和人口支撑。这些都需要政策的支持。”秦朔称。
假期人流量复苏
“十一”是中国全年最长的两个假期之一,因此旅游和消费的表现备受关注。
据中国交通部统计,国庆假期前五日(10月1-5日)全国公共交通(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约14.6亿人次,日均旅客发送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4%,较2023 年同期增长 6.3%。
国庆假期前五日高速公路平均流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57%,高于今年中秋及五一假期日均车流量同比增速。
截至10月5日,国庆假期香港和澳门的日均入境人数约47万人次和16万人次,分别较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25%和15%。
消费上,中国国税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1%,全国汽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1.7%,其中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5.8%。
餐饮方面,美团公司的数据显示,假期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同比增长33.4%。
消费的提升,对中国经济来说尤为重要。2023年时消费占据全年经济增量的82%,拉动效应明显,而今年上半年零售总额同比2%的增长,是疫情之后最弱的水平,这表明消费者信心疲软仍是经济复苏的主要阻力。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经济学家哈利·墨菲·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向BBC中文表示,包括欧盟电动车关税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可能使中国制造业承受压力,中国将不得不依靠提振国内经济来推动增长,其中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阻止房地产市场下跌和鼓励国内消费,而这两方面都需要大量干预。
经济政策调整
10月8日的另一场重头戏在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较为罕见地派出“一正四副”的高规格出席,发布会前市场翘首期待更强力的政策。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说,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压力,将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各方面都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两重”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郑栅洁表示,将在年内提前谋划并下达2025年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
此外,郑栅洁表示,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针对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针对前期股市震荡下行等问题,出台有力有效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向BBC中文表示,“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并未宣布额外的财政支持,与市场预期相差甚远,并导致会议期间股市出现调整。不过,我们认为支持增长的政策立场仍未改变。 尽管国庆长假前股市过热,可能会促使政府在考虑刺激经济的方式时更加谨慎,确保财政和货币宽松资源流向经济较弱的领域。”
未来趋势
苏月分析认为,根据此次发布会的内容判断,推进城镇化是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国家发改委提到,未来五年城市管道工程建设有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潜力。此前,经济学人智库曾强调,随着交通和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达到饱和,市政工程将成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这与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相吻合。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