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1964年:法國與美國在台灣議題上斗法 | 溫哥華財稅中心


[六四事件] 1964年:法國與美國在台灣議題上斗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事實證明,法國在1月27日承認共產中國。 全世界的報紙對此均難以置信。 真的嗎? 北京“並未要求戴高樂政府與台灣國民黨政府斷絕關系”? 《紐約時報》在1月20日報道,美國敦促台北在北京外交爭端中維持與巴黎的關系。 一月廿三日,該報發表社論指出,“如果北京終於准備放棄對台灣的主宰權,並准備承認該島是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和平將在眼前,但是“我們不能背叛我們在台灣的朋友,同意讓他們接受北京的暴政統治。” 十天後,主要報紙依然報道“台北抗議; 但並未斷絕與法國的關系“。

驚惶失措之下,“一名法國政府發言人否認... 法國將終止與國民黨中國的外交關系“。 二月二日,法國向西德政府通報,承認北京並非意味著法國對“兩個中國問題”采取任何立場,因為這個問題“在政治或法律上都不存在”。

台使團被迫撤離 紐時批法背信棄義


台北駐巴黎大使館看來岌岌可危。 二月五日,台北大使館否認已將其在巴黎的外交資產所有權,轉移到駐聯合國代表團。 到了第十二天,法國開始動搖。 慌亂的奧賽堤岸(Quai d'Orsay,即法國外交部)強調,“法國政府的立場是只有一個中國”,但“拒絕推測這一立場是否意味著法國接受中國台灣的主權要求。” 日子一天天過去,台北大使館還留在巴黎。 《紐約時報》報道的標題是“支持台北讓法國膽戰心驚”。 二月九日,《紐約時報》發表社論,批評戴高樂背信棄義:“難以想像還有什麼比他的選擇更令人反感的了—這是一個介於失敗和公開承認欺騙之間的選擇。”

那天在台北,法國臨時代辦突然通知台北外交部長沈昌煥,聲稱“一旦北京的臨時代辦抵達巴黎,(法國)就會承認他是中國的代表,因此,(台北)外交使團『將失去存在的理由』”。 法國代辦證實,這是正式撤銷對台北的承認。 很遺憾,戴高樂的政策既是“失敗”,也是“承認欺騙”。 最後,台北駐巴黎大使館關閉,所有人員在三月前撤出法國領土。

總理龐畢度 稱台灣地位不明確

不過,還是有一線希望。 四月廿三日,法國總理(後來成為總統)龐畢度(Georges Pompidou)出席法國日本新聞協會在巴黎的午宴時,對台灣的未來發表看法。 他表示,台灣的長期地位不明確,“這是一個必須在未來的某一天解決的問題,而且要考慮到福爾摩沙居民的意願。” 在接下來的卅年裡,法國始終對北京關於台灣主權的要求持保留態度... 直到1994年。


90年代售台機艦 北京逼法吞台屬中國

我們現在必須往前跨越30年。 一九九○年代初期,法國批准向台灣出售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海軍巡防艦和戰斗轟炸機。 做為報復,中國取消了一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法國工程項目—一個地鐵系統和一座核電廠—還關閉了一個法國領事館。

然後,中國要求法國正式確認台灣屬於中國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名法國密使完成這項任務。 他次月在北京發表的聯合公報中同意:“法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直到幾周後才得知此事。

巴黎的一家主要調查性報紙披露,一月十四日,密特朗總統與外交部長巴拉杜(Edouard Balladur)“有一場非常火爆的談話”。 密特朗大為光火,因為公報包含《巴黎承認台灣屬於共產中國》的聲明。 他在盛怒之下破口大罵,巴黎簡直是在中國人面前舉雙手投降,接受了美國人拒絕的所有要求。 這並不妨礙他們(美國人)在與北京做生意的同時,仍然與台灣維持經貿往來。” 這倒是真的。 不過,法國不是美國

凡爾賽宮和羅浮宮依然熠熠生輝。 黎希留和塔列朗至今仍被歷史學家譽為外交事務的奧林帕斯級巨擘。 但是,在1964年的台灣競賽中,中國獲得金牌,詭計多端的美國摘下銀牌,始終保持良好運動精神的台灣則拿到銅牌。 最終,法國的處境反而比一開始時更糟糕。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退休外交官,曾分別在台北和北京任職,現任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劃”主任。 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