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 1964年:法国与美国在台湾议题上斗法
法国在1月27日承认共产中国。 全世界的报纸对此均难以置信。 真的吗? 北京“并未要求戴高乐政府与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 《纽约时报》在1月20日报道,美国敦促台北在北京外交争端中维持与巴黎的关系。 一月廿三日,该报发表社论指出,“如果北京终于准备放弃对台湾的主宰权,并准备承认该岛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和平将在眼前,但是“我们不能背叛我们在台湾的朋友,同意让他们接受北京的暴政统治。” 十天后,主要报纸依然报道“台北抗议; 但并未断绝与法国的关系“。
惊惶失措之下,“一名法国政府发言人否认... 法国将终止与国民党中国的外交关系“。 二月二日,法国向西德政府通报,承认北京并非意味着法国对“两个中国问题”采取任何立场,因为这个问题“在政治或法律上都不存在”。
台使团被迫撤离 纽时批法背信弃义
台北驻巴黎大使馆看来岌岌可危。 二月五日,台北大使馆否认已将其在巴黎的外交资产所有权,转移到驻联合国代表团。 到了第十二天,法国开始动摇。 慌乱的奥赛堤岸(Quai d'Orsay,即法国外交部)强调,“法国政府的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但“拒绝推测这一立场是否意味着法国接受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要求。” 日子一天天过去,台北大使馆还留在巴黎。 《纽约时报》报道的标题是“支持台北让法国胆战心惊”。 二月九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批评戴高乐背信弃义:“难以想像还有什么比他的选择更令人反感的了—这是一个介于失败和公开承认欺骗之间的选择。”
那天在台北,法国临时代办突然通知台北外交部长沈昌焕,声称“一旦北京的临时代办抵达巴黎,(法国)就会承认他是中国的代表,因此,(台北)外交使团『将失去存在的理由』”。 法国代办证实,这是正式撤销对台北的承认。 很遗憾,戴高乐的政策既是“失败”,也是“承认欺骗”。 最后,台北驻巴黎大使馆关闭,所有人员在三月前撤出法国领土。
总理庞毕度 称台湾地位不明确
不过,还是有一线希望。 四月廿三日,法国总理(后来成为总统)庞毕度(Georges Pompidou)出席法国—日本新闻协会在巴黎的午宴时,对台湾的未来发表看法。 他表示,台湾的长期地位不明确,“这是一个必须在未来的某一天解决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到福尔摩沙居民的意愿。” 在接下来的卅年里,法国始终对北京关于台湾主权的要求持保留态度... 直到1994年。
90年代售台机舰 北京逼法吞台属中国
我们现在必须往前跨越30年。 一九九○年代初期,法国批准向台湾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海军巡防舰和战斗轰炸机。 做为报复,中国取消了一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法国工程项目—一个地铁系统和一座核电厂—还关闭了一个法国领事馆。
然后,中国要求法国正式确认台湾属于中国。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名法国密使完成这项任务。 他次月在北京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同意:“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直到几周后才得知此事。
巴黎的一家主要调查性报纸披露,一月十四日,密特朗总统与外交部长巴拉杜(Edouard Balladur)“有一场非常火爆的谈话”。 密特朗大为光火,因为公报包含《巴黎承认台湾属于共产中国》的声明。 他在盛怒之下破口大骂,巴黎简直是在中国人面前举双手投降,接受了美国人拒绝的所有要求。 这并不妨碍他们(美国人)在与北京做生意的同时,仍然与台湾维持经贸往来。” 这倒是真的。 不过,法国不是美国。
凡尔赛宫和罗浮宫依然熠熠生辉。 黎希留和塔列朗至今仍被历史学家誉为外交事务的奥林帕斯级巨擘。 但是,在1964年的台湾竞赛中,中国获得金牌,诡计多端的美国摘下银牌,始终保持良好运动精神的台湾则拿到铜牌。 最终,法国的处境反而比一开始时更糟糕。
(作者谭慎格为美国退休外交官,曾分别在台北和北京任职,现任美国国际评估暨战略中心“未来亚洲计划”主任。 国际新闻中心陈泓达译)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事实证明,惊惶失措之下,“一名法国政府发言人否认... 法国将终止与国民党中国的外交关系“。 二月二日,法国向西德政府通报,承认北京并非意味着法国对“两个中国问题”采取任何立场,因为这个问题“在政治或法律上都不存在”。
台使团被迫撤离 纽时批法背信弃义
台北驻巴黎大使馆看来岌岌可危。 二月五日,台北大使馆否认已将其在巴黎的外交资产所有权,转移到驻联合国代表团。 到了第十二天,法国开始动摇。 慌乱的奥赛堤岸(Quai d'Orsay,即法国外交部)强调,“法国政府的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但“拒绝推测这一立场是否意味着法国接受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要求。” 日子一天天过去,台北大使馆还留在巴黎。 《纽约时报》报道的标题是“支持台北让法国胆战心惊”。 二月九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批评戴高乐背信弃义:“难以想像还有什么比他的选择更令人反感的了—这是一个介于失败和公开承认欺骗之间的选择。”
那天在台北,法国临时代办突然通知台北外交部长沈昌焕,声称“一旦北京的临时代办抵达巴黎,(法国)就会承认他是中国的代表,因此,(台北)外交使团『将失去存在的理由』”。 法国代办证实,这是正式撤销对台北的承认。 很遗憾,戴高乐的政策既是“失败”,也是“承认欺骗”。 最后,台北驻巴黎大使馆关闭,所有人员在三月前撤出法国领土。
总理庞毕度 称台湾地位不明确
不过,还是有一线希望。 四月廿三日,法国总理(后来成为总统)庞毕度(Georges Pompidou)出席法国—日本新闻协会在巴黎的午宴时,对台湾的未来发表看法。 他表示,台湾的长期地位不明确,“这是一个必须在未来的某一天解决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到福尔摩沙居民的意愿。” 在接下来的卅年里,法国始终对北京关于台湾主权的要求持保留态度... 直到1994年。
90年代售台机舰 北京逼法吞台属中国
我们现在必须往前跨越30年。 一九九○年代初期,法国批准向台湾出售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海军巡防舰和战斗轰炸机。 做为报复,中国取消了一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法国工程项目—一个地铁系统和一座核电厂—还关闭了一个法国领事馆。
然后,中国要求法国正式确认台湾属于中国。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名法国密使完成这项任务。 他次月在北京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同意:“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法国总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直到几周后才得知此事。
巴黎的一家主要调查性报纸披露,一月十四日,密特朗总统与外交部长巴拉杜(Edouard Balladur)“有一场非常火爆的谈话”。 密特朗大为光火,因为公报包含《巴黎承认台湾属于共产中国》的声明。 他在盛怒之下破口大骂,巴黎简直是在中国人面前举双手投降,接受了美国人拒绝的所有要求。 这并不妨碍他们(美国人)在与北京做生意的同时,仍然与台湾维持经贸往来。” 这倒是真的。 不过,法国不是美国。
凡尔赛宫和罗浮宫依然熠熠生辉。 黎希留和塔列朗至今仍被历史学家誉为外交事务的奥林帕斯级巨擘。 但是,在1964年的台湾竞赛中,中国获得金牌,诡计多端的美国摘下银牌,始终保持良好运动精神的台湾则拿到铜牌。 最终,法国的处境反而比一开始时更糟糕。
(作者谭慎格为美国退休外交官,曾分别在台北和北京任职,现任美国国际评估暨战略中心“未来亚洲计划”主任。 国际新闻中心陈泓达译)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