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NASA頭疼不已 太空滯留宇航員1天生活費20萬 | 溫哥華財稅中心


[NASA] NASA頭疼不已 太空滯留宇航員1天生活費20萬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想到太空中的“爛攤子”,NASA頭都大了!

今年6月初,兩名宇航員乘坐波音的“星際客機”去國際空間站,結果“星際客機”出現故障回不來了。

原本一次再普通不過的載人航天任務,結果現在卻弄得無法收場。


如今數月過去,這兩名滯留太空的宇航員還是無法返回地球,NASA給出的說法,是有可能要在明年3月份,才有機會返回地球。

這也意味著,原本8天的太空任務,一下子被延期成了8個多月。

當然了,這並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人去了回不來,以及在太空中多滯留一天,生活費就要高達3.5萬美元。

這可該咋辦呢?本來NASA就沒錢,這下子更雪上加霜了。



兩位滯留的宇航員,他們在國際空間站也沒閒著,一開始,他們主要負責維修“星際客機”的故障,現在所有的故障基本都已經修復了,但是他們卻無法找出引發故障的原因。

換句話說,修好的故障可能明天又會出現,因此他們才會無法返回地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波音公司不惜花費重金,在地球上搭建了一個一比一等比的測試場地,就是為了找出“星際客機”發動機故障的具體原因。

這個基地是六月初搭建好的,經過一系列的准備以後,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測試,短短一個月時間,波音已經進行了三百多次測試,但依然沒有找出故障原因。

波音和NASA一直沒有對外公布測試的具體情況,想來測試結果不是很理想。

波音搭建測試平台這件事來看,NASA還是傾向於讓兩位宇航員乘坐“星際客機”回家的,但現在沒有找到問題所在,那麼NASA可能就要考慮“換飛船”了。

那麼NASA會換哪艘飛船,接這兩個倒霉蛋回地球呢?

俄羅斯的“聯盟號”可以,馬斯克的“龍飛船”也行,不過無論是哪艘飛船,對於NASA和波音,那都是啪啪打臉。

“星際客機”出事後,最著急的肯定是波音,畢竟這次飛行可是關乎以後的生意,如果波音不能用自己的飛船接兩位宇航員回家,那麼以後的生意也就不用做了。

但是如果強行使用“星際客機”,那麼代價就太大了,如果出事,就連NASA都承受不起。

國際空間站上,美國一共有兩個飛船對接口,現在兩個對接口都滿了,一艘是馬斯克的“龍飛船”,另一艘就是有問題的“星際客機”。

由於所有對接口都被占用,那麼問題來了。

眾所周知,空間站的宇航員都是需要輪換的,兩位臨時宇航員如果短時間停留,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要留到明年,那麼問題就大了!

因為在今年的9月24號,國際空間站上還要來四個人。

現在國際空間站上已經有九個人,再來四個就是十三個人,國際空間站設計之初,它最大承載人數就是十三人。雖然很擠,但還在國際空間站的承受范圍之內。

可是送宇航員上來,載人飛船必須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才行,但對接口已經滿了,這又該如何是好呢?





想要解決也很簡單,那就是讓其中一艘飛船離開,“龍飛船”還有返回任務,不能走,那麼只能說有問題的“星際客機”離開。

那麼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星際客機”是空艙離開,還是載人離開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星際客機”大概率要自己走了,兩位宇航員留在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一共有十六個艙段,加壓空間超過一千立方米,按理來說,如此大的空間裝十三個人綽綽有余。但不要忘了,國際空間站可是幾十年前的產物,那個時候,人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宇航員舒適性問題。


別看國際空間站很大,但是它的內部空間,還不如中國空間站大呢。

最關鍵的是,並不是所有艙段能都住人的,真正能住的其實只有八個,但這八個裡面有一半還不是美國的(俄羅斯三個,歐洲一個)。

美國四個艙段,能不能睡下十三個人呢?

答案是肯定的!

空間站處於失重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就算是沒有永久睡眠區,其實宇航員也是可以將就的。

只要固定好身體,就算是飄著,也可以是睡覺的!

國際空間站建造初期由美國俄羅斯主導,所以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公共區域,其實說起來,任何宇航員想要去都沒有問題,只要把“房費”交了就可以。

不過“房費”很貴,這也是另一個讓NASA頭疼的地方。

在NASA官網上,早就有了收費標准。

使用生命支持系統要錢,吃的食物,使用的藥品也要求,就連上廁所也是收費的,所有費用加在一起,每人每天3萬5千美元。


兩位宇航員如果在國際空間站上待到明年,那麼這就是一筆超過1500萬美元的費用,當然這筆錢NASA肯定不會出,所以只能是波音公司掏錢了。

此外“星際客車”還有停靠費,這個費用就跟停車費有些類似。

除此之外,發射“星際客車” 也是要錢,畢竟沒有誰家的火箭是免費提供的,另外接兩位宇航員回家也要花錢。

如果是馬斯克的“龍飛船”負責接,那麼每位宇航員收費5千5百萬美金。

不得不說,美國的物價是真的貴,這麼算下來,波音這一次發射“星際客機”的成本,如果換算成人民幣快有小十億了。

波音“星際客機”發射時就是各種問題,好不容易對接成功了,又是一大堆的麻煩。

除了氦氣泄露,發動機故障以外,“星際客機”的發動機管道又出現了問題。

要知道發動機管道只是用來傳輸燃料的,一般來說,只要做好密封,防腐就不會出現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發動機管道的防腐做的不好,偏二甲肼與四氧化二氮都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現在“星際客機”停靠國際空間站還好,一旦脫離,發動機啟動,如果這個時候發動機管道出現了問題,那麼“星際客機”就會有爆炸的風險。



“星際客機”第一次無人測試的時候,飛船就出現了灼燒不均勻的情況,一般來說,有兩個原因會造成這種情況,一個是“星際客機”的防護措施做的不到位,隔熱層出現了問題。

第二個就是“星際客機”飛行姿態出現了問題,由於角度不對,所以飛船的某一部位會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這樣一來,飛船內部溫度就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在飛行過程中,就會有空中解體的可能性。



波音的“星際客機”竟然有如此多的問題,難怪美國NASA不敢用它載著宇航員返回地球,要知道兩位宇航員生命可比“星際客機”的發射成本貴多了。

畢竟美國人命特別值錢,一個食品安全問題就可以索賠好幾億,更何況是精英宇航員了。

現在看來,波音還有機會,NASA並沒有將他完全踢出局,因為波音與NASA簽的合同一共有四次發射任務。

如此說來,無論如何NASA都會讓波音先履行完合同,然後再做打算,如果剩下的發射任務圓滿完成,或許波音公司還能接到訂單。

如果剩下的發射任務一次比一次拉胯,那麼想來波音公司的航空業務也就走到頭了!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