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比特幣再坐"過山車",誰在為瘋狂買單? | 溫哥華財稅中心


[比特幣] 比特幣再坐"過山車",誰在為瘋狂買單?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比特幣漲跌歷史 圖源:網絡截圖

但現實是,“14億”的誘餌閃著誘惑的光,總有人願意冒險——加杠杆,以小搏大。


在合約杠杆的模式裡,投資者只需繳納5%的保證金即可交易。這個巧妙的設置給人無窮的想象,以至於大家都忽略了爆倉的風險。

10倍、20倍、50倍——在合約游戲中,暴富或破產,濃縮在一分鍾之內。

王宇是在2022年入局的,他向朋友借錢,加上自己的全部存款開始做合約杠杆。

那年他28歲,失業、未婚,租住在一居室裡,每天交易十幾萬元,面不改色,波瀾不驚。當數字變得越來越大,王宇開始麻木,因為他一天的合約流水已經遠超自己的本金。

上頭之後,他也不舍得賣出,繼續加杠杆。



交易軟件杠杆頁面 圖源:軟件截圖

2023年,王宇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他說自己那天連續盯盤超過了13個小時,當收到銀行發來的一條短信時,他在家附近的商場裡,若無其事地刷著微信,只隱隱覺得一根命運的弦在微微顫動,“很爽”。


短信提示,他的賬戶收入100萬元。那個中午,他在路邊給父母打電話:“媽,我有錢了,發財了。”

但身在其中的人,其實意識不到:躺在賬戶內的數字,一天不提現,永遠都是數字。

王宇說,那時候市場好,賣幣舍不得,可身上缺錢。於是,他在需要錢的時候賣一點,花了之後再用剩下的錢又進入市場。這樣一來二去,只有那些數字曾經證明他是個有錢人。

100萬是王宇賬戶裡的最高值。這也是他最“甜蜜的記憶”:是自己付出的勇氣、時間的見證。


因為一年後,也就是2024年4月中下旬,他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全虧完了。

他有過機會平倉,及時止損,認賠。但幣價下跌的時候,圈內人總是會相信:下一秒它就能漲,而你會跟著反敗為勝。

用圈內人的話來說,這種情況叫“插針”,就是在跌勢中找到回調的時間點。用大眾更易懂的話就是,“抄底”。

暴跌的那天下午,價格確有回調。但他沒有,反而又加注。結果是,“下一分鍾”,爆倉了。

故事經由群聊的只言片語傳到了張行舟那邊。

他仍舊是那句話,“見怪不怪”。張行舟說,像王宇這樣的人肯定還會繼續在幣圈待著,想辦法卷土重來。

因為,比特幣對他們來說,“有癮的”。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