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轨] 关于中国高考,你只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03
只要能考上大学,上学不要钱,毕业包分配,还能拿城镇户口。这样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
1985年,国家推出了接受分数偏低自费生的双轨制,开始琢磨起收费办学的路子来。
这时还没多少人愿意报自费生,因为尽管降低了分数线,但待遇差别相当大:
不安排住宿,不享受公费医疗,不享受假期火车票减价待遇,毕业不包分配。
一共四条,比吴老师的泡妞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还多一条。就毕业不包分配这一条,大学就没法安心谈恋爱。
1987年,公费生的分配也出现了寒潮,当年有5500多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退回。
北大被退回的就有58人,人大50人,复旦62人。专业不对口,名校也不行。
武汉一名读师范的大学生,被退回的理由是:
当教师外貌欠佳。
大家明白了,这个国家已经过了大面积缺人,是个大学生就要的时期,从包介绍对象的乙方升级成了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甲方爸爸。
高考能选个好志愿,直接决定了你未来在鄙视链的哪一层。
跟“外”沾边的专业火到了后来的整个90年代初。因为入世谈判、外汇改革带来的新风口,这些专业的学生还能搭上分配的最后一班车,轻松进到正缺人的对外经贸系统。
有个西安男生,1987年考上的大学。他从小父亲去世,经常被哥哥打得满脸是血,想逃到南方去。为了读外贸专业,他报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他们班是那一级里的最高分,全是重点分数线录取进去的学霸。进他们班还得要求颜值,形象都得是大城市去的。一个班就给他们配了7个班主任。
用他的话说:
有一个学生英语入学时就已经达到毕业水平,另一个背过最厚的那本《英汉大词典》。
(毕业)绝对是派出,出国、电子工业部、大企业,全部是派出,当时牛逼的不行。
我们班女生特牛逼,脑袋往上看,别的男生看不上。
上大学前他哥哥找他谈了一次话,说:
上了大学,我不再打你了。但你要在大三之前搞对象,我打断你的腿。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没坚持住。大一就开始搞对象,跟隔壁班的一个女诗人。
那不是他第一个女朋友,但是他的第一次。
后来又搞了摇滚乐。他叫郑钧。

郑钧上大二那年,国家本来计划招收1.7万自费生,结果收了10万。其中80%读的都是财经、外贸、外语等热门专业。
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那是你们还没看到明年。
1990年,北京一位考生考进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入学之前要先在北大读两年预科。
结果,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报到地点那一栏写着:信阳陆军学院。
这年,考进北大和复旦的学生有一项特殊优待,军训一年。
因为这场军训,这位考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身高180,体重108。一年后,身高没变,体重150斤。
基于这一年的经历,他后来写了本小说,叫《北京,北京》。小说又被拍成了电视剧,起了个特别文艺的名字,《春风十里,不如你》。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