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關於中國高考,你只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 溫哥華財稅中心


[文章出軌] 關於中國高考,你只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該打八億槍。

要是允許打,

我開第一槍。


如此通俗易懂便於傳播的詩,想必判卷老師拍案叫絕。就這樣,他考上了湖南師范學院。後來學院升大學,他成了湖南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長。

同樣是弗蘭,數學考試,有考生做不出來,就給老師留言:

敬愛的老師,我是江家橋(不是江大橋)學校畢業的,我們那裡從沒見過這些稀奇古怪的英文數學(sin cos)。

遼寧語文試卷的一道古文翻譯題,選自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有考生翻譯:

姐夫領著小姨子去游泳,到那裡後看見游泳的人很多沒有下去,那是不道德的……

語文題還能胡謅,到了英語就真不行了。

那年,北京市英語題的最後一道題是漢譯英:

我是紅星公社的一個新社員。兩年前離開城市到農村去插隊落戶。在貧下中農的幫助下,我提高了政治覺悟,學會了各種農活......

不知道出題老師是不是照著毛選英文版出的。

有個姓易的考生,此時正在北京郊區的順義插隊。凌晨四點,他爬起來給生產隊做好飯後才出發去考場。這段話說的簡直就是他的人生。

不過寫出來也沒用,這一年除非報考外語專業,不然英語不計入總成績。最後他考進了北大經濟系,去年當上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

在混亂和慌忙中恢復的中國高考,第一年錄取率只有4.8%。

為了把這不多的人才集中起來,當年招生辦法中規定:錄取學生時,重點院校有資格先挑。不管他們第一志願填的是啥。

大包幹發源地安徽鳳陽的一位考生,原本想著讀師范不要錢,第一志願填了安徽師范學院,結果卻被第二志願的北大錄取了,讀了法律系。


這位考生姓李,後來當過俺河南的省長。

02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全國開始實行統一考試。

這時,我大河南的學霸屬性還沒有表現出來,在統一命題的條件下,河南文科的本科錄取分數線比北京低了34分,理科更是整整低了一百分。

當時的河南考生不知道他們有多麼幸福。時至今日,河南的985錄取率排名全國倒數第N,一本錄取率排名全國倒數第M。

N和M分別是多少,我不敢說,怕自己哭出來。


這年河南的文科狀元姓劉,考進了北大,後來寫了本書叫《一句頂一萬句》。

他曾經這麼大言不慚地描述自己考試時,往大腿上寫小抄的場景:

我因為當時從部隊回來,穿的是軍褲,然後我把褲子扒起來,有多少東西都可以,整個的世界,不管是歷史還是地理,還是什麼其他都可以,一個腿難道還承受不了?

劉狀元被錄取的中文系,是當時最火的專業。

那兩年,文史哲堪稱文科狀元的收割機,享受優先錄取的特權。中文系裡的文學和新聞這兩個專業的學生,走在校園裡臉都朝天看。

相反,最後一批挑檔案的,是財經院校。

有個姓肖的湖南考生,當年高考志願報的也是中文系,結果被數學拖後腿,調劑到了金融專業。拿到錄取通知的時候,都不知道金融是什麼。

畢竟,這時距離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還有12年。離他當上證監會主席,被編排進各種段子和漫畫,還有足足35年。

鑒於當時大學生是稀缺人才,加上包分配的制度,沒有一點就業壓力。77級北大新聞系畢業分配工作的時候,70多個學生,一個人可以填8個志願,橫掃央廣到紀委。

被分配到某工廠的一個同學,報到第一天被組織部負責人單獨留下來,對方拿出一沓彩色照片,沖他說:

這是中層以上幹部的女兒,你覺得誰合適我去給你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