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 6.1万枚比特币背后的吸金、洗钱与中国女逃犯
“那就是钱志敏!”2024年3月,徐璟(化名)注意到温简案报道中张亚迪的画像时,如此断言。徐璟此前投资了蓝天格锐的理财产品,投资款有去无回,继而蓝天格锐爆雷后,她和一些投资者与相关部门沟通时,才知道“花花”的真实身份。
业已退休的徐璟,投资蓝天格锐7项理财产品,其中一些与比特币有关。蓝天格锐于2014年3月成立,其公开的经营范围是电子产品研发、网络科技产品技术开发和咨询等服务,并无销售理财产品的资质,但这家公司设计了10项理财产品。
自2009年比特币神秘诞生后,因其去中心化、匿名性、稀缺性的特点,以及可在线交易与支付、实现低成本且快速的跨境支付,成为一种颠覆性的数字货币。在蓝天格锐成立的前一年即2013年,比特币进入更多中国公众的视野,2013年底一度出现中国买家哄抬比特币价格,当年比特币价格从几百美元冲破1000美元。
2013年12月,为防范洗钱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不能且不应作为法定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同时,明确提出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得承保与比特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等。
蓝天格锐成立后,迅速搭上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热潮。蓝天格锐的英国爱生保险数字一号(下称“数字保险一号”),每单标的是三枚比特币,总价2.4万元,在认购的两年期内每天享受认购金额0.3‰的收益,两年能收到资金收益2.4万元,同时两年期满后赠送价值36000元的价值资产包,可即时兑现比特币、多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该产品推介时,对外声称数字货币的升值潜力巨大,专业化的管家服务和社会化协作格外重要,英国爱生保险有限公司是全世界唯一一家为数字货币提供财产保险的保险公司,地址设在英属开曼群岛。徐璟购买了十份,也就是说她认购了30个比特币。
身在重庆的郑建(化名)和老伴,同样购买了数字保险一号,认购10多枚比特币。郑建告诉《财经》记者,当时钱志敏及其下级销售称,岁数大的投资人对比特币操作不熟悉,将比特币挂在蓝天格锐下,保证能有高收益。
59岁的郑建称,在同学介绍下,他和妻子2016年开始投资蓝天格锐产品,蓝天格锐的产品紧跟投资热点。比如,蓝天格锐声称自主研发第一款智能化穿戴设备“生命环”,拥有超级计算机用来挖比特币,公司法定代表人被评为最诚信企业家等,这让郑建和很多中老年投资者相信这家公司实力不凡。为了吸引投资者,蓝天格锐组织开会和考察等,还打出宣传语“你给格锐三年时间,格锐给你三世富贵”。
据了解,蓝天格锐还组织少数投资人去英国考察、旅游,并声称在英国注册有一个蓝天格锐的分公司。
理财产品的前期收益到账后,郑建夫妇逐渐陷入蓝天格锐的多项投资产品。比如,在比特币项目中,一份保单2.4万元,每工作日的日增值金是0.3‰,郑建每工作日能进账分红72元。就这样郑建夫妇逐渐加大投资,还有一些是借来的资金。
在天津的李敏(化名),也在遭遇蓝天格锐投资之苦。2015年,李敏正在张罗看房买房,手里有一笔资金,可架不住同学的劝说,开始投资蓝天格锐的产品。李敏坦承,当时自己50多岁,孩子需要钱,寄希望投资能“搏一搏”“挣些钱”。
李敏购买4项理财产品,其中10单与比特币有关,销售人员劝说“买5赠1”。李敏前后两次各购买5单,共花费24万元,也就是说李敏认购的比特币有30多枚。2024年5月21日,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7万美元(约50万元)大关。
2017年春,李敏去江苏省参加蓝天格锐的推介会活动。李敏回忆,那是她仅有一次看到“花花”,花花身形略胖,戴着黄色的假面舞会面具上台讲话,提到蓝天格锐购买的比特币,已经卖了一部分,“是赚钱的,并请投资者放心,后面购买的也会升值。”
蓝天格锐案发后,投资人财富梦断。自称亏损百万元的郑建,回顾案发前后七八年的财务囧境,及逐渐浮现的蓝天格锐真相,自叹好似“做梦一般”。
被吸进蓝天格锐投资黑洞的不少是老年人,王琛(化名)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清楚其公婆在蓝天格锐投资的具体数额。王琛称,其公婆投资受损后开始不敢告诉家人,2023年起才逐渐透露出一些信息,损失的是家里两代人的积蓄,但老人听信一些流言甚至不敢报警。
王琛称,家里的老人曾实地考察过蓝天格锐的“矿场”,现场设备规整,并号称都是超级计算机可以快速挖币。因投资金额较大,老人得到机会见到“花花”,“花花”自称是名校博士,有丰富的金融风控管理经验,并对公司的未来和远景侃侃而谈。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