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逼得南方人買齊"救命三大件"
大自然不生產水,只做水的搬運工,把水汽從五湖四海搬進南方人的家裡。
除濕機成了被人類奴役得最狠的家電,滿負荷工作把水汽回收進儲水箱,讓人類在把滿滿一箱水倒進下水道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沒苦硬吃淪為過去式,不想被回南天毀掉生活的人開始往家裡進貨,各種各樣的除濕、烘幹、防潮小家電都想試試。
有號稱一頓飯的功夫能烘幹一雙鞋的烘鞋器、宿舍黨友好的兩位數便攜幹衣機,還有專門給谷子、攝像機、廚具等物件量身打造的防潮電器。
致力於抹平信息差的南方朋友在全網搜索攻略,梳理品牌優缺點、分析型號和參數。
湧到眼前的商品太多太雜,以至於快讓人失去決斷力。
等到買定離手,在家裡用上了,才知道是智商稅還是真香。


衣服餿了、被子潮了
烘幹除濕電器真能救命?
除濕機、烘幹機,質疑這倆的聲音逐漸弱了下去。
前些年還總看到勸退帖,就為了回南天、梅雨季添置家電,沒必要。
這兩年大家的心態從“買那東西幹嘛”轉為了挑選比較,在價位、效果、方便等要素之間找平衡。
電商平台統計數據顯示,與1月相比,2月份除濕機搜索量增長超過230%,廣東除濕機銷量增長超過6倍 。
噪音、耗電這些缺點,跟仨小時內濕度從94%降到55%比起來是可以接受的。

除濕、烘幹,基於這倆基礎功能,分化出了一大波針對衣物的家電,尤其是低配版、便攜版、平替版、迷你版等,以適應最廣大群眾的需求。
在社交平台上搜烘幹機,應用場景無限細分,總有一款能戳中痛點。
適合租房黨、學生黨、出差黨的易收納小烘幹機,把外罩放下來、衣服放進去,找個地方一掛,通電就能用。

@六枝0(校園版)
白牌的幾十塊就能全款拿下,正規品牌出的一般也不會超過200塊。
聽起來很物美價廉,再也不用擔心衣服濕噠噠晾一周臭了。

廠家還卷起了顏值,強調顏色、設計上的好看,小型烘幹機大有往精致方向發展的趨勢。

@OK麻麻很哇塞
然而不少人興沖沖入手之後表示,實際使用體驗不像宣傳得那麼美妙。
“速幹”並不速,五六件衣服得花上三四個小時才能幹,並且耗電比想象中多,還總擔心有安全隱患。
有測評博主拆開產品發現裡面的主要器件是電熱絲和風扇,本質上就是吹風機和防塵罩組合在一塊。
別抱太大預期,還是可以買回來用一下,確實能烘幹,但沒那麼高效。
櫃式的功率和容量都大一些,安裝費點功夫,平時不用的話可以當簡易衣櫃,就是丑陋了一些,當然也失去了易攜帶屬性。

@小韓的測評日記
為了把衣服整成幹燥狀態,家電界恨不得進駐每個潮濕角落。
帶烘幹功能的智能晾衣架風挺大,一些南方網友在裝修階段就辛勤做功課。
不過一圈的評價看下來,性價比不算太高,因為是開放空間,功耗不低、烘幹效果有限,主要用處還是作為晾衣架本身。
也有能裝到衣櫃頂部的衣物護理機,宣傳說具有除濕、驅蟲、香薰、照明等功能。
比起硬核烘幹派,這位更像是精致生活賽道的代表產物,多多少少吸收點濕氣,指望它把甩幹桶裡剛出來的衣服變幹就不現實了。

@10mmmi
跟洗衣機要分洗不同衣服一樣,烘幹機也有內衣內褲專屬賽道。
南方人想象不到北方開封薯片越放越脆,北方人也不懂南方人沒有幹內褲穿的痛。
相比起內衣洗衣機的冰火兩重天待遇,內衣烘幹機受到的火力圍攻要小很多。
囤箱一次性內褲和買個烘幹機器,總得選一個。
跟個收納箱似的迷你烘幹機,被一些人視為性價比之選。
價格只有常規大型烘幹機的幾十分之一,回南天、梅雨季應急的時候烘一下貼身衣物,只為最核心的需求買單。

@雲雲很可愛
迷你之下還有超迷你型,大小跟充電寶差不多大。
就是需要耐性好一點,每次放兩件就頂天了,如果攢一兩個周一塊洗,排隊烘幹半天的光景都搭進去了。
在家務型太奶機器人被創造出來之前,回南天烘衣服想直接當甩手掌櫃是不太現實了。

@椰子汁的小迷妹
衣服曬不幹,鞋更難曬幹,烘鞋機聞著味殺到了市面上。
痛點有多大,營銷就有都狠。不少帶貨主播的話術相當誘人,一頓飯的功夫鞋就幹了、還能除臭殺菌。
買回家之後才發現,這頓飯可能是滿漢全席,吃一頓要花上三四個小時。
但無論如何,比聞著發爛發臭的濕鞋已經好太多。
襪子、毛巾、帽子這類東西也能套上去烘一烘,有北方網友說看起來功能跟北方暖氣片有點像。
可千萬別被在暖氣片上烤蘋果片的朋友們看到,不然要串味了。

@可以2
另一個很頭疼的東西是毛巾,使用頻次高、每次用完都濕噠噠。
聰明的商家搞出了電熱毛巾架,裝在洗漱台旁邊,用完就放上去烘,省去了專門放到烘幹機的麻煩。
高級點的為攻占消費者心智,一般都會附帶其他功能,諸如紫外線殺毒、跟浴霸似的加熱燈、吹冷風,把一年四季的需求都包圓了。

@先鋒高端浴室暖氣片
這種一物多用的思路在烘幹機領域並不罕見,畢竟需要烘的東西太多了,能多烘一個東西就多一個賣點。
像管子式烘幹機,靠著一根管子聯通起全世界。
伸進被子裡烘被子,伸進衣櫃裡烘衣服,鞋子、地面、浴室皆可烘,直接對烘被機、烘衣機、烘鞋機等家電進行了秦始皇大一統。
如果擁有一副對噪音不敏感的強健體魄,不失為一個優先選項。

@ZOO樂園
對價格不敏感的話,還能選一步到位的家具型家電。
智能熱泵烘幹衣櫃、智能鞋櫃,相當於把烘幹機嵌入到衣櫃、鞋櫃裡,烘幹功能較為專業。
節省了一個烘幹機的空間,家裝更渾然一體。除了費錢,似乎沒有明顯缺點。

跟回南天纏斗,豐儉由人。
上萬的烘幹機給足情緒價值,讓人仿佛聞到陽光的味道。
幾十塊錢也能把第二天上班急需的襯衫烘幹,最大的情緒價值是不掉鏈子和便宜。
“沒必要硬扛回南天”
各路小家電武裝到了每個角落
不僅是衣物,回南天、梅雨季會平等地霍霍萬物。
泡騰片憑空消失,木質家具發霉,牆上長蘑菇,環繞四周都是需要保護的東西。
沒錯,腦子比我們活絡的小家電界早就沖入戰場了,致力於給所有遭受潮濕之苦的物件一個幹爽的家。
很多北方人想象不到的地方,藏著能令南方人爽快下單的生意。
有些需求小,但確實是無法忽略的痛點。當“不想硬抗”成為消費者的主流情緒,為了生活舒適,是願意積極嘗試、往家裡置辦“神器”的。

衣服沒幹透皺巴巴還只是不體面,吃的不幹淨可就有安全風險了。
拜回南天所賜,廚房用具集體從1.0木器時代跨越到了3.0智能時代,領先北方一個半身位。
都說兩廣不配用木砧板,這不就因禍得福率先推廣起智能砧板了。
抗菌防潮帶烘幹,炒出來的菜怎麼不算真正的科技與狠活呢。

@雙槍
還有帶烘幹除菌功能的廚具架,有多少殺菌能耐不太好測量,好歹能保證餐具幹幹爽爽的。
廣東人自嘲霸總回老家也得用金屬碗筷,置辦上能烘幹的廚房家電,說不定就能用上竹筷了。

@小圓的家
精致家居博主之前喜歡展示五谷雜糧分裝儲存,這回風向又轉到了智能恒濕米桶。
畢竟販賣精致不如保命科普對消費力的撬動厲害,瞧瞧網上那些曬出大米發霉、長蟲、變色的帖子,哪位南方勇士不後怕。

@meirimofei
食糧得上心,精神食糧更得用心守護。
“谷子熱”,可以;但谷子潮,不可以。
一些金屬勳章、掛針,在潮濕環境中容易生銹。
吃谷人為了保護自己打下的大片江山,動用了電子防潮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收藏,字畫、古籍、郵票是寶貝,谷子也是寶貝。

吃谷吃出專業態度的年輕人,有的用上了實驗室專用。
設定濕度范圍嚴防死守,絕不讓谷子承受一點風險。

不過絕大多數還是想省錢的,跟著網上學DIY防潮櫃。
一個能密封的箱子+電子除濕卡,就大功告成了。
再配一個濕度計,隨時能看內部濕度情況,金貴的相機放進去,也不愁水汽侵蝕。

這種電子除濕卡,相當於可重復使用的幹燥劑,充電把水汽蒸發掉,就能接著用了。
比較適合用於密閉小空間的防潮,有白牌的也有大品牌的,經常出沒在博主視頻中,是品牌推廣還是好物分享需要自行分辨。

除了物件要防潮,家裡真正的主子——貓貓狗狗們,也是過於潮濕天氣的受害者。
長皮蘚可能性增加,走在地上打滑個不停,以及,屙屎屙尿在潮濕氛圍中發酵得更為徹底。
這些天刷到不少智能貓砂盆的安利貼, 自帶烘幹、防臭功能,多多少少拯救了一下自顧不暇的人類。

@可樂草莓味
生怕水汽進來不敢開窗,但又想促進空氣流通,有人買了公廁同款大號風機。
在家就能擁有演唱會舞台效果,風吹起衣角,窗外白茫茫一片權當是幹冰了。
除濕一般還會伴隨著除霉,紫外線消毒燈的風頭肉眼可見地高。
買之前還是需要做下功課,看看具體的功率和能有效針對的菌群。
直接接觸發霉物或者空氣中彌漫孢子,都有致病可能性,之前就有家中牆體發霉、患上肺炎的事例。
粉質化妝品、餐板、木質家具等比較容易滋生霉菌,消毒要徹底。像菜板之類的可能菌絲已經深入內部,專家建議丟棄。
有網友說自打用上紫外臭氧消毒機就無法割舍了,消毒完之後聞到臭臭的臭氧味,反倒覺得安心。

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經用上了全屋智能。
期待能實現無感調節,隨時讓房屋處於人體適宜的溫濕度。
實際效果嘛,還是跟想象中的先進智能程度有些差距。
比如即使達到了除濕功能啟動所設定的濕度值,真正開始除濕也有一定的時間差;除濕機水滿後沒有消息提示,需要手動觀察。

總而言之,無論是單個的除濕設備還是整體的除濕系統,沒有完美的,大家都是在其中找適合自己的最優解。
價格、除濕效果、噪音、電耗、操作復雜度......每個人的排序不一樣,總能找到相對滿意的。
現在廠家卷智能程度、卷價格、卷顏值,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情。
唯一要提防的,是水漲船高的營銷話術。買之前多看看真實評價、調整一下自己的預期,分清是被制造出來的需求還是真的需要,能少踩不少坑。

不過,要說到最終極的解決辦法,還得是精神上祛濕。
祛濕茶喝起來,火氣消一消,天氣帶來的煩惱能立減一半。

大家有想推薦或者想吐槽的除濕烘幹家電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