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为何别人家孩子那么乖 我家的难搞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Zhai et al., accepted

我们问了孩子们两个问题:第一,你觉得小莉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第二,你愿意跟小莉做朋友吗?

其实不管是在特质推理,还是在是否交往的问题上,抑制的孩子都是相对负性的。也就是他不管小莉是做了三件好事、一件坏事,还是做了一件好事、三件坏事,抑制型儿童的推理都是更偏消极的。




▲?Zhai et al.,accepted

这种相对消极的特质推理,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在社交中更回避。

七、信任实验

听下来好像抑制的孩子不太好,那是不是他们就没有优势了呢?也不能这么说。

我们又做了一个关于信任的研究。我们给孩子看了这样两张人脸,都是他们不认识的陌生人,让他们就是否信任从1到5分打分。




结果发现,抑制的孩子在判断他人是否值得信任这件事上,会更加谨慎。在现实生活中,像预防诈骗、防止被拐卖的场景中,抑制的孩子有他们自身的优势。

总结一下,趋近的孩子在自控力、坚持力方面会有比较突出的优势特点,也会表现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而抑制的孩子相对谨慎,容易出现社交退缩和焦虑情绪。

八、面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孩子,管还是不管?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知道了孩子的气质是趋近还是抑制之后,我们要怎么应对呢?

我们再次邀请妈妈和孩子一起来到实验室。我们设置了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叫自由玩耍。我们给了孩子一堆玩具,然后跟妈妈说,让孩子随便玩,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妈妈知道自己会被拍,所以刷手机的妈妈并不多。

你会发现,比如这个孩子在玩一个小乌龟玩具,有的妈妈就会说,你玩一下那个吧,那个更好玩。或者有的妈妈会说,你看一下,这个数字是几呀?她总想去教孩子。

你们觉得这个场景熟悉吗?这种行为在心理学里被称为控制行为。因为它不是孩子自发发起的,不是孩子主动问妈妈、妈妈给予回应;而是孩子原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妈妈强制干涉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这种行为叫做“管孩子”。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