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教外国人学中文判汉奸死刑

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英格兰诺森伯兰郡农场工人之子,23岁那年来中国传教,此举被视为“将岩石劈开”。| 图源:Wikipedia
1759年后,清政府曾严禁中国人教外国人学中文,否则被视为汉奸处以极刑,外国人则不得购买中文书籍。
这反倒促使一个英国青年,编出了一本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粤语字典。
外国人不许学中文
1807年9月8日傍晚,经过8个月旅程,英国青年马礼逊抵达广州。
他此次前往中国,是被英国伦敦传教会指派来开发新教区。
自1757年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后,广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成为当时唯一对外通商的口岸。

清代广州珠江上的码头、舢板和明轮船。| 摄影师:James Ricalton
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在广州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代理,指定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称为“十三行”。
国外商人们聚集于此,让广州成为当时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并诞生了跻身世界榜单的的中国富豪。

广州商人伍秉鉴是十三行最红的人,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列出近千年全世界最富的50人,他名列其中。他慷慨仗义,在外国人中也有极高口碑。英美商人出于感恩,把他的肖像挂在自己的豪宅中。| 图源:Wikipedia
但令马礼逊意外的是,当时的广州,外国人在这里不准传教,不准找中国人学中文,只能生活在指定区域。
1805年12月,也就是马礼逊来华前一年多,嘉庆皇帝刚刚重申,广东省务必禁止一切传教活动。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