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抑郁症女儿去世了,我是帮凶之一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

半夏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广西农村长大,中专毕业。婚后因腰病全职在家,没有什么爱好,整天围着孩子转。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七八个月回一次家,多数时家里事全靠她一个人支撑。在教育孩子上她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和社会支持,只能凭着一个母亲的本能处理问题。


女儿小酒从小就不是“乖孩子”,在校和师生处不好关系,常被请家长,在家也总不听话,她的家长权威总是会被这小人儿以各种方式反抗回来。于是她就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女儿,比如打骂甚至推出门外,而对方则往往回以沉默或者更极端的行为,比如离家出走、把小刀放在自己的手腕上甚至是写遗书。

半夏不知道为什么女儿的叛逆来的这样早,直到女儿初二那年,被诊断为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她才猛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孩子是病了,原来女儿一直是那么的痛苦——“五六岁开始头晕和头痛,十岁开始被痛经和胃疼折磨……这些年,她一直在跟病魔做斗争。一年365天,她没有几天是在快乐和身体舒适的状态下度过的。”

从确诊那一刻起,同样的痛苦也开始爬上母亲的身体。此后三年,她倾心陪伴着自己的孩子,尽可能给她最多的关怀,但在女儿一次又一次的自杀尝试中,她隐隐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阻挡不了。

最终,小酒于今年6月结束了自己16岁3个月零2天的短暂人生。


女儿的离世激起了这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的全面反思。半夏像撕开皮肉般一层层地深扒,到底女儿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她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女儿离世后,半夏在自己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我的小酒为什么会离开?》

这是一位失去了女儿的母亲的痛苦自白。她痛苦、懊恼、悔恨,到最后精疲力竭。这一过程无疑是勇敢且残忍的。但她更希望,自己的这段经历可以让更多家长为之惊醒。让女儿的离世能够“激起一点涟漪”。

以下为半夏口述,经“后浪研究所”整理发布——




“叛逆的孩子”

2020年下半年,小酒初二,时常头晕头痛或者胃不舒服,基本每天都要请假。我带她去看过儿科、神经内科、消化科,都查不出明显器质性病变。直到消化科有个医生建议去看一下心理科。

随后,小酒被先后诊断为重度抑郁、双向情感障碍(混合性发作)。我才知道,原来她之前的各种身体不舒服,其实是抑郁症的躯体障碍。我既心疼,又自责,常常以泪洗面,恨不能替她承担痛苦,也恨自己当初对她的不理解,还只想用家长的权威来掌控她。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